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唐代寓言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0:32
   寓言赋是通过“寓言”这种文学形式来抒发情感、讽喻现实,兼具寓言散文和寓言诗歌属性的特殊文体。从寓言创作的角度对寓言文学的一个分支——寓言赋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填补现有寓言史中关于寓言赋的缺失,丰富中国古代寓言理论。寓言赋由于文体的特殊性,在不同年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唐代以诗文见长,但辞赋的创作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再加上科举“诗赋取士”的政策也加速了寓言赋的产生,唐代文人借用寓言或历史故事等委婉的方式来进行劝诫、讽喻,从而达到特定的目的。将“寓言”的写作手法和“赋”的表现手法相融合,从而传达出更深刻的思想内容,达到“讽”与“颂”的效果。此时,寓言已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和文体形式,它与“铺采d[文、体物写志”的赋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在思想内容和行文方式上独具一格的唐代寓言赋。唐代寓言赋篇目据笔者统计有104篇,创作的高峰并未集中在唐王朝的繁盛时期初唐和盛唐,而是出现在唐王朝的衰败时期——中唐和晚唐,这与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有着极大地关系。寓言赋在唐宋时期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即以讽刺和说理为主,兼有叙事的特征。通过细读寓言赋作品发现其形式丰富多样、题材涉及广泛、行文别具情致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学价值。综上,本文拟以四个章节对寓言赋的创作情况作深入分析,现将主要章节兹列于下:第一章主要是对唐代寓言赋总体发展情况进行概述,“寓言”出自于清代《历代赋汇》中的类目分类,本章对寓言赋的性质加以明确,对唐代寓言赋的范围进行重新界定。其次对唐代寓言赋在初盛、中、晚唐三个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概括,目的是理清寓言赋的脉络。再者要谈寓言赋创作的社会功用和通过寓言赋反映出唐代文人的精神特质。第二章寓言赋在唐代的兴盛基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本章从对先唐寓言赋的创作经验、文类观念的完善、唐代社会政治的巨变三个方面来分析唐代寓言赋创作兴起之因。第三章本章深入文本,从寓言赋的写作目的、题材选择、行文呈现方式三个层面来阐释其行文策略。寓言赋的创作基于特殊的社会环境,赋家的情感无法直露浅切的抒发出来,或者即使直指现实也无法唤起当权者足够的重视,于是他们便将深刻抽象的道理寄托在拟人化的事物或动植物上,以叙事见长的寓言形式作为抒发怨刺、发泄情感的媒介,从而形成一定的行文策略。第四章寓言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唐代儒、道、佛三教并重的文化土壤下,承载着三家思想,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文化意蕴。本章主要从儒学的仁政、积极用世角度和唐代崇道风气下的庄子寓言赋角度分析儒道思想与寓言赋的相互渗透。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K2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学术研究的回顾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本文的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一章 唐代寓言赋概说
    第一节 寓言赋的界定
        一、寓言赋的性质
        二、寓言赋的范围
    第二节 唐代寓言赋发展概况
        一、初盛唐:寓言复兴期
        二、中唐:蓬勃发展期
        三、晚唐:发展成熟期
    第三节 唐代寓言赋的情致内涵及社会功用
第二章 唐代寓言赋创作兴起之因
    第一节 先唐寓言赋的创作经验
        一、对先秦两汉叙事描写之继承
        二、对魏晋言情感事之继承
    第二节 文类观念的完善
    第三节 唐代社会政治的剧变
第三章 唐代寓言赋的行文策略
    第一节 寓言赋的写作目的
        一、政治教化
        二、劝诫启示
        三、传扬文化思想
    第二节 寓言赋题材类型的选择
        一、以动物、植物入赋
        二、以器物入赋
        三、以历史典故入赋
    第三节 寓言赋行文的呈现方式
        一、叙事功能的强化
        二、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
第四章 唐代寓言赋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寓言赋与儒家文化
        一、儒家仁政主张
        二、士子用世精神
    第二节 寓言赋与道家文化
        一、庄子寓言赋的繁盛
        二、崇道思想与旁观心态
结论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辉;;补牢何必亡羊后[J];供电企业管理;2011年03期

2 小月;;寓言中——做人的道理[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年04期

3 杨润伟;;凸现寓言故事 激发学习兴趣——我教《〈宽容〉序言》[J];教育革新;2007年01期

4 罗永清;;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J];贵州教育;2018年22期

5 阎连科;;20世纪文学写作:寓言——让意蕴飞过时间的河[J];扬子江评论;2017年06期

6 付雅;付红梅;;“仁爱的秦西巴”Flash短片动画制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05期

7 江剑锷;;引入微视频,小眼看世界——《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思考[J];教育视界;2017年06期

8 刘娟;;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教学探微[J];成才之路;2017年22期

9 丁丽;;基于个性化学习理念的语文主题阅读活动研究[J];成才之路;2017年27期

10 韦福新;;走进寓言世界,收获人生哲理[J];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从几则寓言故事中悟出的道理[A];企业文化创新与落地——“十二五”湖北企业文化系列成果集[C];2015年

2 吴武典;;青年生涯发展能力的培养——成功人生的辅导[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支离疏;;《暴裂无声》:一则现代的狼与羊寓言[A];影博·影响(2018年第02期 总第116期)[C];2018年

4 王佳;刘美丹;;拉封丹寓言中的“旁白”研究[A];荆楚学术2018年6月(总第二十期)[C];2018年

5 孟春蕾;;《纪昌学射》教学设计[A];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6 秦慧敏;;引领低年级学生走进快乐的“群文阅读”[A];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王琦;;为“盲人摸象”昭雪平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郭庆梓[A];中国骨伤人才研究会建会二十周年、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建会三十周年、宋一同教授行医六十周年庆典大会暨两会表彰大会及换届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陈俊;张积家;;言语表情标记在儿童寓言故事理解中的作用[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汤祥龙;寓言应有一席之地[N];太原日报;2018年

2 汤祥龙;寓言应有其一席之地[N];文艺报;2018年

3 傅逸尘;检视灵魂的时代寓言[N];文艺报;2018年

4 傅逸尘;寓言化写作的思辨力量[N];文艺报;2017年

5 王海武;用第一要事推动发展第一要务[N];兵团日报(汉);2017年

6 赵富海;列子寓言:人类精神的共同诉求[N];河南日报;2017年

7 天津市天津中学 吴奇;做一位追求卓越的“跑者”[N];中国教育报;2017年

8 姜化明;合作共赢是根本[N];中国石化报;2017年

9 河南总队 刘宇;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N];人民武警报;2017年

10 王立坤;寓言与经济学的人性共通[N];文汇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2 郭晨;《庄子》内篇寓言故事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阐释[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如月;唐代寓言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边培文;先唐寓言赋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3 王杰;小学语文寓言类选文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4 岳佳星;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讽谏寓言研究[D];鲁东大学;2018年

5 黄向琴;文化翻译观指导下的《中国寓言故事》汉译英实践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6 柴慧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寓言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7 杨吉卓玛(Yangjidolma);藏族寓言故事的特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

8 徐竹琴;小学语文寓言故事专题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杨春发;道亦有道[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丹;中国寓言故事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29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29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b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