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从体制人到革命人:鲁迅与“弃教从文”

发布时间:2020-11-04 23:48
   鲁迅1909—1927年连续在教育界任职,1926年离职教育部,1927年从中山大学辞职后再未涉足教界,"弃教从文"可谓其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本文结合鲁迅1920年代后期思想和经历,重审"弃教从文"的原因及意义,关注其与"左转"的联系,分析鲁迅对"文"的观念和对"从文"方式的新认识。应该说,正是认识到了现代知识分子阵营的分化,反思了知识分子与体制及权力间的依附关系,并对1927年前后政治环境做出新的观察和判断,鲁迅才做出了"弃教从文"的选择,远离学院、脱离体制,在上海的半租界与商业出版的新环境中坚持做一个独立批判的"革命人"。鲁迅的选择也指向了对于革命与体制之间张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琛;;从《野草》看鲁迅的精神苦闷[J];参花(下);2013年08期

2 尤西林;关怀公共精神的“积极自由”行动者──鲁迅与现代知识分子角色[J];学术月刊;2000年08期

3 鲁歌;《“则皆然”》应是鲁迅佚文[J];人文杂志;1980年01期

4 程振兴;;1938年版《鲁迅全集》中的“鲁迅”——以序言为中心的考察[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12期

5 刘运峰;鲁迅、茅盾致红军信及其他——就《鲁迅全集》增补问题与陈福康、王锡荣先生商榷[J];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09期

6 ;新编《鲁迅大全集》出版发行[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33期

7 王尔龄;;不悔且又不改旧作[J];上海鲁迅研究;2015年04期

8 朱正;;关于《〈准风月谈〉后记的两页弃稿》[J];现代中文学刊;2020年02期

9 解洪祥;;鲁迅的“余裕”——《鲁迅全集》阅读札记[J];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07期

10 胡守钧;;人道至上——鲁迅的启示[J];世纪;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鲁迅的语言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代廷杰;探索“探索者”[D];山东大学;2011年

3 蔡洞峰;契合与传承:胡风对“鲁迅传统”的阐释[D];苏州大学;2017年

4 刘少勤;盗火者的足迹与心迹——论鲁迅与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海军;鲁迅早期思想的“主观主义”倾向与晚清学术思潮[D];苏州大学;2013年

6 孙淑芳;鲁迅小说与戏剧[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涂昕;从“博物学”看鲁迅[D];南京大学;2014年

8 朱其;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丁颖;都市语境与鲁迅上海创作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林双泉;传承、颠覆与超越[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相锦;晚年鲁迅文本中的死亡意识[D];苏州大学;2008年

2 李梓;论鲁迅的诗歌创作[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钟林巧;从“横站”回归独行[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逍霄;鲁迅文本中的国家想象[D];苏州大学;2016年

5 王莉萍;恐怖:鲁迅小说的内在质素[D];苏州大学;2010年

6 刘畅;公共空间与鲁迅个人话语选择[D];西南大学;2007年

7 穆莹;幽默:生命的支点—鲁迅、老舍、林语堂的幽默观和幽默艺术[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荆亚平;探寻 嬗变 新生[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池田;借科学以“立人”——鲁迅科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叔君;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鲁迅形象”塑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0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70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6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