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江苏里下河作家群创作的民间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06:25
   本文聚焦江苏苏北里下河平原的民众、作家与创作,进行江苏里下河作家群创作的民间性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作家论、作品论与发展论。第一章是作家论,主要研究江苏里下河作家群体。关注群体中小说创作凸显民间性特质的作家。首先选取刘仁前、朱辉、毕飞宇三位作家,对其人做如下归纳:风土人情的忠实记录者、城乡关系的冷静描摹者、传统文化的现代书写者,并展开详述。其次兼谈曹文轩、庞余亮、罗望子、沙黑四位作家。第二章是作品论,主要研究江苏里下河文学的民间性特质。首先讨论江苏里下河小说中的民间元素,从人物、语言、民俗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大致分为平常人物与非常人物两类,各有其鲜明特性;小说作品中的语言是个性鲜明的民间语言,不仅具备独立品格,还表现出特定功能;小说作品中的民俗体现在日常世界与神圣时空中,经由作家的民俗书写而大放异彩。其次讨论江苏里下河小说中的人际关系,探讨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独立表现和互相渗透。最后讨论江苏里下河小说的叙事特点,论述小说作品中的叙事视角——单一视角与重叠视角、叙事立场——平民立场与人性立场、叙事氛围——神秘氛围与温情氛围。第三章是发展论,主要提出反思与建议。首先进行江苏里下河文学的反思,包括新与旧的转向、虚与实的碰撞以及民间自身在时空更迭中的不断流变。其次研究江苏里下河作家创作与民间文化的多元联系和共同发展。展开关系问题研究,作家创作与民间文化既彰显鲜明的主体特征,又能相互交融,形成融洽的关系。然后进行发展前景探析,江苏里下河民间文化通过作家文学的创作者与阅读者实现传承与发展;江苏里下河作家文学在扎根民间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追求多元表达、追踪时代变化、追寻世界眼光走向突破与创新。在结语中笔者做出补充与总结:江苏里下河文学群体中创作者与评论家的良性互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值得当代文学界借鉴。江苏里下河文学的民间性研究作为一个尚未受到系统关注的视角,实则值得深入挖掘,这对于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化双方的发展均大有裨益。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江苏里下河作家群与江苏里下河文学流派
    二、江苏里下河作家群创作的研究现状
    三、江苏里下河作家群创作的民间性研究的可行性与创新性
第一章 作家论
    一、江苏里下河作家群整体发展现状概览
    二、刘仁前、朱辉与毕飞宇创作描述
        (一) 刘仁前——风土人情的忠实记录者
        (二) 朱辉——城乡关系的冷静描摹者
        (三) 毕飞宇——传统文化的现代书写者
    三、其他江苏里下河作家创作扫描
第二章 作品论
    一、江苏里下河文学中的民间元素
        (一) 人物:平常人物与非常人物的形象塑造
        (二) 语言:民间语言的独立品格与功能表现
        (三) 民俗:日常世界与神圣时空的民俗书写
    二、江苏里下河文学中的人际关系
        (一) 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独立表现
        (二) 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互相渗透
    三、江苏里下河文学的叙事特点
        (一) 叙事视角:单一视角与重叠视角
        (二) 叙事立场:平民立场与人性立场
        (三) 叙事氛围:神秘氛围与温情氛围
第三章 发展论
    一、江苏里下河文学的反思
        (一) 新与旧的转向
        (二) 虚与实的碰撞
        (三) “民间”的流变
    二、江苏里下河作家创作与民间文化的关系与发展探析
        (一) 作家创作与民间文化的相互关系
        (二) 江苏里下河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 江苏里下河作家文学的突破与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闻余华;唐运忆;黄利亚;王明生;;江苏省里下河地区2003年暴雨分析[J];水资源研究;2005年02期

2 毕飞宇;;水上行路[J];文学少年(中学);2017年04期

3 周心红;郭耘;;雪落校园分外娇[J];东方文化周刊;2017年02期

4 陈锡林;闻余华;罗俐雅;;里下河地区暴雨与致涝关系分析[J];江苏水利;2008年04期

5 陈锡林;黄利亚;;里下河地区典型年暴雨分析[J];治淮;2007年07期

6 吴一鸣;;浅析2006年里下河地区涝情成因及治理[J];治淮;2006年09期

7 吴德兴;;里下河地区荷藕栽培[J];农业科技通讯;1987年04期

8 苏诤;;指摘瑕疵说逻辑[J];新闻通讯;1987年06期

9 洪志国;;糙米饲养肉鸡试验[J];饲料研究;1987年05期

10 张新辰;散文:特异的铁锨——里下河散记[J];瞭望周刊;1988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正伟;江淮下游典型平原水网地区水循环变异的洪涝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毓瑶;江苏里下河作家群创作的民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2 孙勇;里下河地区除涝排水优化规划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张贤芳;苏北里下河地区末次冰期中晚期气候与环境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沈鹏飞;里下河地区农村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分析[D];扬州大学;2014年

5 张海宁;里下河集镇聚落公共空间布局特征与变迁初探[D];南京大学;2017年

6 江泽兵;泰州里下河地区乡村聚落、住宅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D];深圳大学;2017年

7 周志明;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李菲菲;平原圩区水体生态服务功能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7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87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