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时期寻根小说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0-12-26 07:45
  本文认为,在芜杂的寻根小说内部,长期存在着文学史身份、定位不明的问题。因此,文章主要目的在于结合文学史的宏观研究视角与重读文本的微观方法,试图再思考寻根小说的话语所指,从而赋之予一个相对客观与明确的身份定位。第一部分是前言。首先是梳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重要文学流派形成的特征;其次,提出寻根小说话语混杂的问题;再次,根据学术史上既有的对作为流派的寻根小说内涵模糊的意见,指出再思考寻根小说内涵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着意回归至寻根小说发生时的历史现场,结合韩少功、郑万隆、阿城、郑义、李杭育等主要寻根作者的理论主张,呈现八十年代批评界对寻根内涵互为抵牾的三类典型界定。在历史与当代的论辩中,有论者认为寻根小说疏离当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此,则有反驳性意见认为寻根小说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学新品种。最激烈的争论集中在寻根小说的文化所指究竟在于回归传统还是面向现代。此外,关于寻根小说,还出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批判的不同阈定。第三部分力主分析寻根小说文学史身份存在争议的历史动因。其中,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寻根小说所处的八十年代中期历史语境是中国社会文化转捩的特殊时期,存在文化/政治、传统/西方互为缠绕的共时...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寻根内涵的历史讨论
    (一) 传统与现代
    (二) 历史与当代
    (三) 认同感与批判性
二、寻根小说文学史身份不明的原因探析
    (一) 文化的共时态性
    (二) 文化概念的宽泛性
    (三) 新潮批评圈的焦虑
三、寻根小说再解读
    (一) 文化乡土的再发现
    (二) 民族精神视阈内的知青题材
    (三) 魔幻色彩的形式探索
四、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图书
    论文集
    期刊
    报纸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说探索浪潮中的批评家[J]. 程光炜.  文艺争鸣. 2016(10)
[2]当代文学中的“批评圈子”[J]. 程光炜.  当代文坛. 2016(03)
[3]“85文化热”三十年[J]. 程光炜.  文艺争鸣. 2015(10)
[4]杭州会议和寻根文学[J]. 陈思和.  文艺争鸣. 2014(11)
[5]我的1984年(之三)[J]. 李杭育.  上海文学. 2013(12)
[6]我的1984年(之二)[J]. 李杭育.  上海文学. 2013(11)
[7]我的1984年(之一)[J]. 李杭育.  上海文学. 2013(10)
[8]寻根文学再思考[J]. 李庆西.  上海文化. 2009(05)
[9]寻根群体的条件[J]. 韩少功.  上海文化. 2009(05)
[10]文学史中的“寻根”[J]. 韩少功,李建立.  南方文坛. 2007(04)



本文编号:2939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39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