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困境与精神突围 ——徐訏香港时期小说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16:30
本文以徐訏香港时期的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但并非是要将作者香港之前的小说创作与香港时期的小说创作完全割裂开来,也不是要孤立地对其香港时期的小说文本进行分析与解读,而是会紧密联系徐訏的生存境遇,紧扣作者本人在种种生存困境之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对徐訏香港时期的小说进行梳理分类研究,并与其三四十年代的创作链接起来,置于20世纪文学史的框架内加以审视,探究其香港时期小说创作的内在价值。进而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格局中对徐訏本人、对徐訏香港时期的小说作品进行统筹观照和价值批判,同时重新思考作者本人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与价值。全文包括绪论、主体五章以及最后的结语。绪论部分从“学界目前对徐訏的评价与研究”、“徐訏小说研究综述”、“论文选题基本情况”、“论文研究方法及基本构思”四个方面论证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章主要分析徐訏在自我流放到异乡的境况下,诉诸于小说本文时所展开的原乡想象,以及乌托邦的精神原乡破灭之后,作者回到漂泊无依的精神境地而重新进行的自我征逐;第二章主要内容则是:作者从原乡神话中醒来,重新落入现实的都市,并在“上海——香港”这两座都市夹缝的挣扎中窥视上海与香港的都市肌理,...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学界对徐訏的研究与评价
第二节 徐訏小说研究综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及基本构思
第一章 流放于异乡:“原乡”的现实回眸与想象
第一节 离散放逐的永恒流浪
第二节 漂泊无依的原乡追寻
第三节 原乡神话的终结破灭
第二章 挣扎于夹缝:“都市”的双重变奏与书写
第一节 上海图景的香港投射
第二节 香港故事的上海经验
第三节 都市人群的病相报告
第三章 徘徊于边际:“过客”的孤独存在与忏悔
第一节 个体孤独的绝望体验
第二节 自我隔绝的人格分裂
第三节 生存毁灭的自戕选择
第四章 游离于局外:“先锋”的现代叙事与试验
第一节 小说世界的互文表达
第二节 时空碎片的消解重构
第三节 幻梦成空的虚无建构
第五章 彷徨于无地:“生命”的宗教救赎与皈依
第一节 身入空门的圆融涅槃
第二节 神归上帝的虔诚洗礼
第三节 佛耶同体的彼岸救赎
结语 逢生于绝处:“鬼才”的文学价值与重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爱玲、徐訏、无名氏:雅俗的边缘与叠合[J]. 禹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9)
[2]思想的先锋——互文性视角下余华先锋小说再解读[J]. 黄江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7)
[3]在虚无中存在——论陈映真小说的“虚无”书写[J]. 朱文斌,岳寒飞. 文艺争鸣. 2017(03)
[4]徐訏居港期间的社会活动——1950—1981港台及海外批评史述论[J]. 冯芳.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5]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徐訏小说创作[J]. 郭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6]《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原乡意识与诗意怀乡[J]. 杨明明. 俄罗斯文艺. 2015(04)
[7]自由·必然·本体:徐訏“反思文学”的聚焦——兼议其哲理路径与空间构型[J]. 冯芳. 东方论坛. 2015(03)
[8]冲刷海内外学术壁垒同谱徐文学史地位——1950-1981徐訏文学史地位评述暨相关重要问题探讨[J]. 冯芳. 社会科学论坛. 2015(02)
[9]流浪:中国现代小说的别样情结[J]. 司新丽. 文艺争鸣. 2014(12)
[10]快乐的虚无主义者[J]. 景凯旋. 读书. 2014(12)
博士论文
[1]徐訏新论[D]. 闫海田.南京大学 2013
[2]徐訏小说的诗性品格研究[D]. 金凤.南京师范大学 2012
[3]徐訏创作的审美距离探幽[D]. 王晖.暨南大学 2011
[4]雅俗之间:徐訏小说论[D]. 余礼凤.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徐訏小说创作的文化心理[D]. 佟金丹.山东大学 2008
[6]现代性与中国二十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D]. 徐晋莉.厦门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徐訏三四十年代小说研究[D]. 翟志琪.吉林大学 2015
[2]论徐訏小说的先锋性[D]. 刘程程.云南大学 2015
[3]论徐訏小说的文学价值[D]. 吴贤玲.辽宁师范大学 2015
[4]徐訏小说与新文学现代主义发展的理性建构[D]. 张超.辽宁大学 2014
[5]论徐訏小说中的时间[D]. 于晓姣.山东师范大学 2012
[6]徐訏20世纪30-40年代都市传奇小说的文学图景[D]. 杨鹏.东北师范大学 2012
[7]超越与永恒—徐訏小说论[D]. 程理想.河南大学 2012
[8]徐訏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研究[D]. 张明丽.西北师范大学 2012
[9]时空意识下的生命体验—徐訏小说论[D]. 张亚容.宁波大学 2011
[10]徐訏小说的现代性叙事特征[D]. 杨阳.华中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79145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学界对徐訏的研究与评价
第二节 徐訏小说研究综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及基本构思
第一章 流放于异乡:“原乡”的现实回眸与想象
第一节 离散放逐的永恒流浪
第二节 漂泊无依的原乡追寻
第三节 原乡神话的终结破灭
第二章 挣扎于夹缝:“都市”的双重变奏与书写
第一节 上海图景的香港投射
第二节 香港故事的上海经验
第三节 都市人群的病相报告
第三章 徘徊于边际:“过客”的孤独存在与忏悔
第一节 个体孤独的绝望体验
第二节 自我隔绝的人格分裂
第三节 生存毁灭的自戕选择
第四章 游离于局外:“先锋”的现代叙事与试验
第一节 小说世界的互文表达
第二节 时空碎片的消解重构
第三节 幻梦成空的虚无建构
第五章 彷徨于无地:“生命”的宗教救赎与皈依
第一节 身入空门的圆融涅槃
第二节 神归上帝的虔诚洗礼
第三节 佛耶同体的彼岸救赎
结语 逢生于绝处:“鬼才”的文学价值与重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爱玲、徐訏、无名氏:雅俗的边缘与叠合[J]. 禹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9)
[2]思想的先锋——互文性视角下余华先锋小说再解读[J]. 黄江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7)
[3]在虚无中存在——论陈映真小说的“虚无”书写[J]. 朱文斌,岳寒飞. 文艺争鸣. 2017(03)
[4]徐訏居港期间的社会活动——1950—1981港台及海外批评史述论[J]. 冯芳.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5]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徐訏小说创作[J]. 郭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6]《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原乡意识与诗意怀乡[J]. 杨明明. 俄罗斯文艺. 2015(04)
[7]自由·必然·本体:徐訏“反思文学”的聚焦——兼议其哲理路径与空间构型[J]. 冯芳. 东方论坛. 2015(03)
[8]冲刷海内外学术壁垒同谱徐文学史地位——1950-1981徐訏文学史地位评述暨相关重要问题探讨[J]. 冯芳. 社会科学论坛. 2015(02)
[9]流浪:中国现代小说的别样情结[J]. 司新丽. 文艺争鸣. 2014(12)
[10]快乐的虚无主义者[J]. 景凯旋. 读书. 2014(12)
博士论文
[1]徐訏新论[D]. 闫海田.南京大学 2013
[2]徐訏小说的诗性品格研究[D]. 金凤.南京师范大学 2012
[3]徐訏创作的审美距离探幽[D]. 王晖.暨南大学 2011
[4]雅俗之间:徐訏小说论[D]. 余礼凤.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徐訏小说创作的文化心理[D]. 佟金丹.山东大学 2008
[6]现代性与中国二十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D]. 徐晋莉.厦门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徐訏三四十年代小说研究[D]. 翟志琪.吉林大学 2015
[2]论徐訏小说的先锋性[D]. 刘程程.云南大学 2015
[3]论徐訏小说的文学价值[D]. 吴贤玲.辽宁师范大学 2015
[4]徐訏小说与新文学现代主义发展的理性建构[D]. 张超.辽宁大学 2014
[5]论徐訏小说中的时间[D]. 于晓姣.山东师范大学 2012
[6]徐訏20世纪30-40年代都市传奇小说的文学图景[D]. 杨鹏.东北师范大学 2012
[7]超越与永恒—徐訏小说论[D]. 程理想.河南大学 2012
[8]徐訏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研究[D]. 张明丽.西北师范大学 2012
[9]时空意识下的生命体验—徐訏小说论[D]. 张亚容.宁波大学 2011
[10]徐訏小说的现代性叙事特征[D]. 杨阳.华中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79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7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