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魏晋时期侠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16:41
汉末魏晋时期,天下疲敝,群雄蜂起,除“少尚游侠,长乃折节”的旧现象外,士族子弟们进行了一次“价值取向的再选择”,开始自发或被迫地习武、崇侠、从军,走入了武侠的行列。侠群体的存在和发展呈现出复杂的过渡形态。通过剖析这一时期历史文献上的侠士史传资料,勾勒时期内真实存在过的侠形象和侠现象,并希冀通过这种描画呈现出“侠”这一群体在汉末魏晋时期这一混乱时期的活动轨迹,揭示侠群体上下分化和自我变质的趋势与动力。并以发掘文学作品中的侠形象为基点,窥探文人慕侠心态下的心理寄托。庶族出身的民间侠重新活跃;豪侠势力作为这一时期侠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风起云涌;形形色色、结构各异的侠组织渗透各阶层。此际豪家侠们习武、行侠、结客这些传统侠活动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他们借助本身的财力、势力去扩展豪侠社交,发展起来的侠集团则又为敛财、军备而进一步开展行动。这类人的大量涌入,使得侠群体的结构和成分进一步变得复杂,内部矛盾尖锐起来。一方面,他们的涌现挤压了底层侠士的活动空间,豪家侠们良莠不齐的素质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侠”在民间污名化更甚;但另一方面,豪家侠对草根侠士们的接纳和收编,也为底层游侠们容身和上升提供了很好的出路。在...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侠士”与“侠风”
第一节 所谓“侠”
第二节 侠风的民间基础和文化积淀
第三节 东汉末期之前的侠
第二章 汉末魏晋时期侠的史传形象
第一节 侠集团与“豪侠共同体”
第二节 史传形象分类研究
第三节 “忠义”为核心的侠观念
第三章 汉末魏晋时期侠的文学形象
第一节 报国救民的游侠健儿
第二节 悲壮义烈的英雄侠士
第三节 风流名士与浮靡贵族
第四章 汉末魏晋时期侠风余韵
第一节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陶渊明的侠义情怀[J]. 高思莉,池梦洁.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06)
[2]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形象描述赏析[J]. 林木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01)
[3]略论魏晋诗歌中侠的主题[J]. 张雨桐. 美与时代(下). 2012(09)
[4]曹植游侠诗论——以《白马篇》为中心[J]. 于海峰.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5]汉初游侠产生原因与评价[J]. 喻鹏涛. 文学教育(中). 2011(09)
[6]理想与现实的失衡——魏晋六朝游侠诗歌刍议[J]. 严正道.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5)
[7]汉魏晋南北朝侠文化寻踪[J]. 王今晖. 东方论坛. 2009(05)
[8]中国侠起源问题的再考索[J]. 汪聚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9]试论西汉当权者的态度及游侠的转化[J]. 潘文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10]略论魏晋南北朝诗歌中剑意象的内涵[J]. 陈鹏程.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硕士论文
[1]曹操形象演变研究[D]. 曹龙.渤海大学 2015
[2]魏晋谯郡嵇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D]. 杨沐晓.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鲁肃形象的演变与传播[D]. 柯昌勋.陕西理工学院 2014
[4]论中国当代奇幻文学的文化承传与再创[D]. 夏小芝.暨南大学 2013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任侠风气[D]. 田猛.山东师范大学 2013
[6]金庸小说与魏晋风度[D]. 陈艳.安徽大学 2012
[7]汉魏晋之际武人研究[D]. 赵立民.山西大学 2011
[8]魏晋南北朝游侠若干问题研究[D]. 陈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1
[9]魏晋诗歌中的“英雄意识”[D]. 张佳琳.山东大学 2010
[10]魏晋南北朝侠风与诗歌研究[D]. 王艳丽.陕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95551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侠士”与“侠风”
第一节 所谓“侠”
第二节 侠风的民间基础和文化积淀
第三节 东汉末期之前的侠
第二章 汉末魏晋时期侠的史传形象
第一节 侠集团与“豪侠共同体”
第二节 史传形象分类研究
第三节 “忠义”为核心的侠观念
第三章 汉末魏晋时期侠的文学形象
第一节 报国救民的游侠健儿
第二节 悲壮义烈的英雄侠士
第三节 风流名士与浮靡贵族
第四章 汉末魏晋时期侠风余韵
第一节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陶渊明的侠义情怀[J]. 高思莉,池梦洁.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06)
[2]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形象描述赏析[J]. 林木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01)
[3]略论魏晋诗歌中侠的主题[J]. 张雨桐. 美与时代(下). 2012(09)
[4]曹植游侠诗论——以《白马篇》为中心[J]. 于海峰.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5]汉初游侠产生原因与评价[J]. 喻鹏涛. 文学教育(中). 2011(09)
[6]理想与现实的失衡——魏晋六朝游侠诗歌刍议[J]. 严正道.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5)
[7]汉魏晋南北朝侠文化寻踪[J]. 王今晖. 东方论坛. 2009(05)
[8]中国侠起源问题的再考索[J]. 汪聚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9]试论西汉当权者的态度及游侠的转化[J]. 潘文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10]略论魏晋南北朝诗歌中剑意象的内涵[J]. 陈鹏程.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硕士论文
[1]曹操形象演变研究[D]. 曹龙.渤海大学 2015
[2]魏晋谯郡嵇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D]. 杨沐晓.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鲁肃形象的演变与传播[D]. 柯昌勋.陕西理工学院 2014
[4]论中国当代奇幻文学的文化承传与再创[D]. 夏小芝.暨南大学 2013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任侠风气[D]. 田猛.山东师范大学 2013
[6]金庸小说与魏晋风度[D]. 陈艳.安徽大学 2012
[7]汉魏晋之际武人研究[D]. 赵立民.山西大学 2011
[8]魏晋南北朝游侠若干问题研究[D]. 陈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1
[9]魏晋诗歌中的“英雄意识”[D]. 张佳琳.山东大学 2010
[10]魏晋南北朝侠风与诗歌研究[D]. 王艳丽.陕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95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9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