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奏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1 17:35
奏议作为一种上行公文,是封建社会平民、臣僚向上级官员或皇帝上书的总称。东汉奏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思想内容方面,着重分析民本思想、人才思想和民族思想。民本思想具体体现在重民贵生、重农富民、重教轻刑等方面;人才思想体现在礼贤下士、辨别忠奸,宽容过失等方面;东汉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林立,汉人在“大一统”思想背景下处理民族问题,民族思想包含华夷一统、华夷之辨,羁縻政策等方面。受当时政治环境和学术氛围的影响,奏议中的思想多偏向儒家。东汉奏议的艺术特征体现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为了行文美观,论述清楚,作者运用对偶、顶针、排比等多种手段,展现高超的语言技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第五章分析用典,首先明确用典的含义,其次从用典特征,审美效果上进行深入分析。东汉奏议用典方法灵活,剪裁得当,使文章含蓄蕴藉,典雅醇厚。第六章分析对偶,主要从对偶的类别和审美特征上进行分析。偶句使用得当,可以文章协调匀称,整齐美观。偶句与散句的结合,让奏议多了几分灵动之美。作者在偶句中,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证,句中内容相对或相反,富有思辨性。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概念辨析
第二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文献整理
二、研究历史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东汉奏议的民本思想
第一节 重民贵生
第二节 重农富民
一、重视粮食生产、储备
二、轻徭薄赋
三、不夺农时
第三节 重教轻刑
一、重视礼乐教化以德化民
二、刑罚为辅
第二章 东汉奏议的人才思想
第一节 人才选拔、举荐的标准
第二节 用人方法
一、重视贤才礼贤下士
二、辨别忠奸亲贤远佞
三、小过不掩大德
第三章 东汉奏议的民族思想
第一节 大一统思想与儒家民族观念
第二节 华夷一统
一、修文德以来之
二、包容其他民族文化
第三节 华夷之辨
一、先内后外
二、武力征服
第四节 羁縻之策
一、积极笼络
二、委任职官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
三、赋税从轻
四、以夷攻夷
第四章 东汉奏议文学研究之用典
第一节 典故、用典的含义
第二节 用典特征
一、方法灵活
二、剪裁得当
三、与其他修辞方法结合
第三节 东汉奏议用典的审美效果
一、含蓄蕴藉
二、典雅醇厚
第五章 东汉奏议文学研究之对偶
第一节 对偶的含义、类别
第二节 东汉奏议对偶的审美效果
一、丽密规则,句式整齐
二、灵动精巧骈散妙和
三、论证精辟,富于哲思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经典与“汉家故事”——汉代奏议中的二重倾向研究[J]. 吴咏絮. 安顺学院学报. 2018(01)
[2]奏议文的演进与汉魏六朝文学变迁[J]. 王勇. 学术交流. 2017(03)
[3]《春秋》、孔子与今古文经学之争——以东汉的诏书奏议为例[J]. 佟晟昱.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汉代奏议的审美价值研究[J]. 王龄仪.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5]论汉代奏议文之气盛言宜[J]. 仇海平. 燕赵学术. 2014(02)
[6]从《汉书》七纪一传诏令奏议中看西汉经学之变迁[J]. 唐明亮.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7]论汉赋与汉代奏议的互动关系[J]. 王征.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8]浅论古代奏议类公文写作特色的历史沿革[J]. 刘筱琰. 文教资料. 2013(29)
[9]蔡邕《独断》的奏议文体观及其创作实践主旨[J]. 孟庆阳,陈建农.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07)
[10]西汉统治集团政治作为与奏议文嬗变[J]. 王长顺. 文学评论. 2012(04)
博士论文
[1]秦汉魏晋南北朝奏议文研究[D]. 仇海平.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汉代奏议的文化意蕴与美学阐释[D]. 王启才.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东汉奏议研究[D]. 吴咏絮.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东汉中后期奏议文研究[D]. 尚晓静.山东师范大学 2017
[3]蔡邕奏议文研究[D]. 赵志芳.河北大学 2017
[4]东汉后期奏议研究[D]. 韩雅东.陕西师范大学 2017
[5]西汉奏议征引儒家经传研究[D]. 蔡旭.陕西师范大学 2017
[6]汉代奏议写作研究[D]. 陈静如.湖南师范大学 2014
[7]蔡邕奏议研究[D]. 王旭.天津师范大学 2014
[8]西汉初年奏议文研究[D]. 谢伟伟.鲁东大学 2013
[9]汉代奏议类文体研究[D]. 盖晓霞.长春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7802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概念辨析
第二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文献整理
二、研究历史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东汉奏议的民本思想
第一节 重民贵生
第二节 重农富民
一、重视粮食生产、储备
二、轻徭薄赋
三、不夺农时
第三节 重教轻刑
一、重视礼乐教化以德化民
二、刑罚为辅
第二章 东汉奏议的人才思想
第一节 人才选拔、举荐的标准
第二节 用人方法
一、重视贤才礼贤下士
二、辨别忠奸亲贤远佞
三、小过不掩大德
第三章 东汉奏议的民族思想
第一节 大一统思想与儒家民族观念
第二节 华夷一统
一、修文德以来之
二、包容其他民族文化
第三节 华夷之辨
一、先内后外
二、武力征服
第四节 羁縻之策
一、积极笼络
二、委任职官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
三、赋税从轻
四、以夷攻夷
第四章 东汉奏议文学研究之用典
第一节 典故、用典的含义
第二节 用典特征
一、方法灵活
二、剪裁得当
三、与其他修辞方法结合
第三节 东汉奏议用典的审美效果
一、含蓄蕴藉
二、典雅醇厚
第五章 东汉奏议文学研究之对偶
第一节 对偶的含义、类别
第二节 东汉奏议对偶的审美效果
一、丽密规则,句式整齐
二、灵动精巧骈散妙和
三、论证精辟,富于哲思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经典与“汉家故事”——汉代奏议中的二重倾向研究[J]. 吴咏絮. 安顺学院学报. 2018(01)
[2]奏议文的演进与汉魏六朝文学变迁[J]. 王勇. 学术交流. 2017(03)
[3]《春秋》、孔子与今古文经学之争——以东汉的诏书奏议为例[J]. 佟晟昱.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汉代奏议的审美价值研究[J]. 王龄仪.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5]论汉代奏议文之气盛言宜[J]. 仇海平. 燕赵学术. 2014(02)
[6]从《汉书》七纪一传诏令奏议中看西汉经学之变迁[J]. 唐明亮.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7]论汉赋与汉代奏议的互动关系[J]. 王征.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8]浅论古代奏议类公文写作特色的历史沿革[J]. 刘筱琰. 文教资料. 2013(29)
[9]蔡邕《独断》的奏议文体观及其创作实践主旨[J]. 孟庆阳,陈建农.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07)
[10]西汉统治集团政治作为与奏议文嬗变[J]. 王长顺. 文学评论. 2012(04)
博士论文
[1]秦汉魏晋南北朝奏议文研究[D]. 仇海平.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汉代奏议的文化意蕴与美学阐释[D]. 王启才.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东汉奏议研究[D]. 吴咏絮.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东汉中后期奏议文研究[D]. 尚晓静.山东师范大学 2017
[3]蔡邕奏议文研究[D]. 赵志芳.河北大学 2017
[4]东汉后期奏议研究[D]. 韩雅东.陕西师范大学 2017
[5]西汉奏议征引儒家经传研究[D]. 蔡旭.陕西师范大学 2017
[6]汉代奏议写作研究[D]. 陈静如.湖南师范大学 2014
[7]蔡邕奏议研究[D]. 王旭.天津师范大学 2014
[8]西汉初年奏议文研究[D]. 谢伟伟.鲁东大学 2013
[9]汉代奏议类文体研究[D]. 盖晓霞.长春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7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5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