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语言变革中的文学本位观
发布时间:2021-03-18 10:10
"五四"时期文坛上围绕白话、文言的优劣废存有过激烈论争,以往很多研究者将这种论争仅仅理解为新与旧的冲突其实有失简单。事实上,任何一个时代的语言整体上都会有不同的偏向,它或雅或俗,或逻辑或诗性,而社会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也都要求语言能为我所用,因而在语言大变革时代,站在不同立场的知识者总会有一番争夺。文学、特别是诗歌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独特的地位,在"五四"语言变革中,很多人从文学的立场出发,希望语言变革能更多地满足文学的特殊需要。因为文言与文学、特别是诗歌有着特殊关系,很多人提出了保留文言,或吸收文言改造白话的要求。"五四"时期,无论是文坛上的折衷派、守旧派还是趋新派都有人提出类似的主张。他们提出这种主张的主要原因并非他们立场上的新与旧,而是他们更多地代表了一种文学本位观。
【文章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折衷派的文学本位观
二、守旧派的文学本位观
三、趋新派的文学本位观
本文编号:3088158
【文章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折衷派的文学本位观
二、守旧派的文学本位观
三、趋新派的文学本位观
本文编号:3088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8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