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唐代女性题材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3 21:16
  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学界对女性文学也十分关注,但相对于有关女性的诗词、小说等文体而言,女性题材赋得到的关注颇显不足。从纵向上来说,唐以及唐以后的女性题材赋更是缺少全面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唐代的女性题材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本文除绪论、余论外共三章,绪论主要交代了唐代女性题材赋的研究现状及意义,同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做了界定,并对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稍作了介绍。第一章将唐代女性题材赋分为神女、后妃、民妇与女伎四类,在分别论述各类赋作的发展演变及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新变之处。第一节强调唐代神女赋人性的加强,并指出神女脱离了“性诱惑”的象征意义,在赋中还原了其主角地位;第二节论述后妃赋表现悲哀与叙写爱情并存的创作局面;第三节表现普通女性的生活与情感;第四节突出女伎赋由片段化走向专题化的突破,以及所体现的创作特色。第二章从整体着眼,围绕唐代女性题材赋“重情”与“尚用”两大特征展开。第一节主要论述“重情”特征,分举并分析了赋中类型各异的情感表达,包括对美好女性的赞赏之情、对悲苦女性的哀怜之情、对亡妻的痛悼之情以及对丑陋女性的厌恶之情。...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唐代女性题材赋分类概述
    第一节 神女类:从神坛走向人间
    第二节 后妃类:表现悲哀与叙写爱情并存
    第三节 民妇类:普通女性的生活与情感
    第四节 女伎类:新鲜血液的注入带来时代特色的彰显
第二章 唐代女性题材赋的创作特征
    第一节 “重情”特征
    第二节 “尚用”倾向
第三章 唐代女性题材赋中的叙事元素
    第一节 赋序叙事
    第二节 想象性叙事
余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曲终奏雅”到“发端警策”——论献、考制度对赋体嬗变之影响[J]. 许结.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2]制度下的赋学视域——论赋体文学古今演变的一条线索[J]. 许结.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3]论南朝女性题材辞赋的贵族化[J]. 郭建勋.  中国文化研究. 2004(02)
[4]两汉魏晋辞赋中的现实女性题材与性别表达[J]. 郭建勋.  中国文学研究. 2003(04)
[5]中国叙事学的文化阐释[J]. 杨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03)
[6]论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社会美与人格美[J]. 陈良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7]论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的象征性[J]. 郭建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8]二十世纪赋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J]. 许结.  文学评论. 1998(06)
[9]论唐代赋学的历史形态[J]. 许结.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10]论晚唐律赋的艺术变化[J]. 何新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1)

博士论文
[1]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 张菁.南京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清前女性题材赋研究[D]. 杨淑璇.湖南师范大学 2016
[2]唐代咏妓诗研究[D]. 雷陈生.陕西理工学院 2012
[3]汉赋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D]. 杨庭.内蒙古大学 2012
[4]唐代教坊乐伎与文学研究[D]. 刘洁.东北师范大学 2010
[5]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研究[D]. 陈晓峰.南京师范大学 2007
[6]魏晋南北朝女性题材诗赋研究[D]. 蔡建满.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2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02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