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体的“觉醒”-《骆驼草》周刊散文文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4:09

  本文关键词:文体的“觉醒”-《骆驼草》周刊散文文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创刊于1930年的《骆驼草》周刊,提倡“有闲”和“不谈国事”的趣味写作。这一看似“谈闲话、玩古董”式的写作,实际上却凭借其深厚的学养与明达的思想对多种散文文体进行了自觉的建构尝试。论文拟以《骆驼草》周刊作为研究原点,具体分析了在《骆驼草》周刊上的创作对于诗化散文、文化小品和笔记体散文三种散文的文体建构有着怎样的贡献,进而确认《骆驼草》周刊对于三十年代初期散文文体建构的意义。文章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导言部分在介绍《骆驼草》周刊的缘起以及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而确认论文的选题为《骆驼草》周刊对三十年代初期散文文体建构的影响。主体部分第一章对《骆驼草》周刊的基本运作模式和内容、主题进行探析,以期对《骆驼草》本身以及创作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骆驼草》建构现代散文全新体式的“野心”做简要的概述。第二章主要探讨《骆驼草》对诗化散文意境的营造、性灵的彰显的影响,从题材、形式和写作手法等方面对于该类散文的建构意义进行分析。第三章则侧重于分析《骆驼草》上由周作人开启的文化小品写作如何实现“思、情、识”三位一体,实则是想说明“理趣之美”的确立对于文化小品在美学追求上的重要意义。第四章重点研究《骆驼草》对于笔记体散文的影响,对于《骆驼草》如何从思想方面和价值取向上内在规定了此类散文的一些精神内质进行探讨。通过二、三、四章的论述,我们也能够从形式、写法、文学理念和思想内涵三个层面上对于《骆驼草》周刊本身进行逐渐深入的挖掘。更为重要的是“骆驼草”同人正是试图通过多种散文文体的写作,呼吁现代散文能够通过文体革命实现思想革命,从而实现再造文明的文化野心;因此文章的结语部分是对现代散文建构意义的总述。本选题的创新之处是第一次从“文体”研究的角度确认《骆驼草》周刊的文学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于学界认为《骆驼草》周刊是消极的趣味化写作这一标签式评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更正。而当我们在具体分析《骆驼草》周刊对于三种散文文体建构的影响时,实际上就更正了学界对于《骆驼草》周刊上述的这一标签式评价。论文立足于影响研究,同时注意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以具体的资料和文本分析作为立论的根据,力求对于《骆驼草》周刊有一个多维、立体的认识。
【关键词】:《骆驼草》周刊 三十年代初期散文 文体建构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6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导论11-27
  • 第一节 《骆驼草》周刊缘起11-20
  • 一、北京“荒漠化”的文化生态13-15
  • 二、从“骆驼”到“骆驼草”15-18
  • 三、从刊名看《骆驼草》的文学姿态18-20
  • 第二节 《骆驼草》周刊的研究现状20-24
  • 一、文学史的言说20-21
  • 二、学者的专著文章21-22
  • 三、学术论文与期刊文章22-24
  •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4-27
  • 第一章 多种文体的“对话”与“独语”:《骆驼草》文体分类27-44
  • 第一节 人的发现:人生抒怀类散文和抒情小说27-32
  • 一、梁遇春:愁闷的精神“守墓者”27-30
  • 二、废名:过“桥”的“守塔人”30-32
  • 第二节 趣味的书写:翻译和文化小品32-38
  • 一、翻译类:对希腊精神的推崇33-35
  • 二、文化小品:“知之为知之”的常识普及35-38
  • 第三节 理论建树:文艺上的“对话”与“独语”38-44
  • 一、文学上的“第三国际”38-40
  • 二、对于文学运动、论战的态度40-41
  • 三、文艺与政治的关系41-42
  • 四、从“文艺的理性化”到“生活的理性化”42-44
  • 第二章 构架“诗与散文之间的桥梁”——《骆驼草》之于诗化散文44-71
  • 第一节 来自“乡土”的浇注44-56
  • 一、题材的偏向:对于“小城”的构设44-48
  • 二、独特的视角:远观的“他者”48-51
  • 1. 梁遇春:虚构的“观察点”49-50
  • 2. 废名:游移和错位的视角50-51
  • 三、且“吟”且“忆”的叙说方式51-56
  • 1. 周作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循环的历史)52-53
  • 2. 废名:永恒的“瞬间”53-55
  • 3. 梁遇春:“永生”的过去55-56
  • 第二节 “诗境”的生成56-65
  • 一、语体的独特追求57-60
  • 二、意境的营造与新文体的再生60-65
  • 1. 繁复的表现:意象的选取与创造60-63
  • 2. 从“涩”的文体观到“隔”的文体观的确认63-65
  • 第三节 “诗化散文”文学风格的形成65-71
  • 一、“审美在情”个性旨趣的初具规模66-67
  • 二、冲淡、节制的风格内质67-71
  • 第三章 “理趣”之美的确立——《骆驼草》之于小品文71-85
  • 第一节 以雅化俗、智性观照下的写作72-78
  • 一、对于“民间”“民俗”的“趣味”描写72-75
  • 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75-77
  • 三、“雅趣”与“俗趣”的内在统一77-78
  • 第二节 “理趣”之美的确立78-83
  • 一、理趣生成的基础:以“情”代入78-80
  • 二、说理的机趣80-82
  • 三、化“理”为趣的关键:理中寓情、情理携隐82-83
  • 第三节 “思、情、识”三位一体的美学特色83-85
  • 第四章 “情智合致”——《骆驼草》之于“文抄体散文”85-102
  • 第一节 “文抄”抑或笔记:苦涩的智性散文85-92
  • 一、从《冰雪小品选》到《近代散文抄》87-88
  • 二、文抄的“兴”与“废”88-90
  • 三、“古今中外”的对照反思90-92
  • 第二节 “情”的隐遁与“智”的彰显92-97
  • 一、写作模式:披沙拣金式的“抄书”92-94
  • 二、对于“文抄”的价值确定:现代散文的“大乘”94-96
  • 三、“文抄”的写作目的:批判地鉴赏与思想清理96-97
  • 第三节 从文体革新看思想革命97-102
  • 一、思想清理的基础:对知识分子的反省与自我定位98-100
  • 二、“思想革新”的重点: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100-102
  • 结语:文体自觉下的个人言说——《骆驼草》之于1930年代初期散文102-105
  • 主要参考文献105-108
  • 致谢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秀兰;;对散文文体本质的重新认定[J];长城;2009年08期

2 周冠群;;试论散文文体的多样美[J];山花;1987年12期

3 李晓虹;20世纪散文文体发展及其文化蕴含[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张育华;散文文体构型的共时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蔡丽;散文文体的兼容性与散文的尺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凌虹;现代散文文体边界的模糊及原因[J];红河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王兆胜;;活力与障力——大众传媒对散文文体的深度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8 吴国如;;回归与张扬——论散文文体和当代人的精神世界[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9 葛培贤;;谈新时期散文文体嬗变中的偏离与缺失[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付建舟;;中国散文文体的近现代嬗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扬;散文文体杂谈[N];文学报;2013年

2 黄健;关于散文文体属性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梅军;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柯镇昌;战国散文文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满满;文体的“觉醒”-《骆驼草》周刊散文文体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冯建敏;20世纪90年代散文文体变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军;新散文文体探索评议[D];河南大学;2008年

4 曾羽霞;魏晋南北朝散文文体批评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5 张华;鲁迅、周作人散文文体综论[D];青岛大学;2002年

6 熊卓;周作人散文文体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林;中学散文文体的教学内容确定[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岩峰;林语堂散文文体的选择与创造[D];青岛大学;2002年

9 刘邦华;周作人散文文体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10 刘小燕;《申报》散文文体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文体的“觉醒”-《骆驼草》周刊散文文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91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