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苏区文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18 02:09
“陕北苏区文艺”主要指中央红军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至1937年1月进驻延安前后这一时期的文艺发展状况。关于陕北苏区时期的文艺状况,学界大都从个别的角度去研究,很少将“陕北苏区文艺”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进行系统地探讨分析。事实上,“陕北苏区文艺”作为延安文艺建构中的一环,可谓“前延安文艺时期”,理应将其上升到文学史的高度,突出它在建构延安革命史及延安文艺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史料的基础上,回顾“陕北苏区文艺”的历史渊源,同时在与中央苏区文艺的比较中,发掘它既有继承中央苏区文艺传统的一面,又有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一面。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了关于陕北苏区文艺的相关研究。目前学界对于“陕北苏区文艺”的研究大都侧重从个别历史事件以及人物的角度进行研究,且多置于延安文艺研究的大背景下,从而缺乏对这一时期文艺活动和文艺事件独立的、整体性的研究,本文即是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文艺现状及其特征。第二部分,对“陕北苏区文艺”的源流进行纵向梳理。首先,从陕北苏区与中央苏区的关系入手,重点探讨了它对于中央苏区文艺的继承;其次从左翼作家、左翼文学思潮入手,探讨了左翼作家对“陕北苏区文艺”建...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陕北苏区文艺”的源流
1.1 江西苏区文艺的延续
1.1.1 “党的文艺”
1.1.2 从“江西”到“陕北”
1.2 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
1.2.1 陕北的革命传统
1.2.2 左翼文学思潮的植入
1.3 苏联文艺模式的借用
第2章 陕北苏区文艺发展概述
2.1 陕北苏区文艺面临的困境
2.1.1 现代报纸报刊的匮乏
2.1.2 文化教育水平落后
2.1.3 专业作家、文艺社团的缺乏
2.2 陕北苏区文艺的初步发展
2.2.1 《红色中华》复刊
2.2.2 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
2.2.3 初具规模的文艺社团建设
2.3 文艺大事件
2.3.1 丁玲:从“文小姐”到“武将军”的转变
2.3.2 纪念鲁迅逝世
2.3.3 斯诺的宣传
2.3.4 《红军长征记》的编撰
第3章 前延安文艺(陕北苏区文艺):延安文艺基调的形成
3.1 文艺运动的“日常化”
3.2 文艺形式的民间化与大众化
3.3 集体化创作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35833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陕北苏区文艺”的源流
1.1 江西苏区文艺的延续
1.1.1 “党的文艺”
1.1.2 从“江西”到“陕北”
1.2 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
1.2.1 陕北的革命传统
1.2.2 左翼文学思潮的植入
1.3 苏联文艺模式的借用
第2章 陕北苏区文艺发展概述
2.1 陕北苏区文艺面临的困境
2.1.1 现代报纸报刊的匮乏
2.1.2 文化教育水平落后
2.1.3 专业作家、文艺社团的缺乏
2.2 陕北苏区文艺的初步发展
2.2.1 《红色中华》复刊
2.2.2 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
2.2.3 初具规模的文艺社团建设
2.3 文艺大事件
2.3.1 丁玲:从“文小姐”到“武将军”的转变
2.3.2 纪念鲁迅逝世
2.3.3 斯诺的宣传
2.3.4 《红军长征记》的编撰
第3章 前延安文艺(陕北苏区文艺):延安文艺基调的形成
3.1 文艺运动的“日常化”
3.2 文艺形式的民间化与大众化
3.3 集体化创作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35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3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