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马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2:16
本文关键词:《小花马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卫拉特文学 《小花马传》 口传性作品与书面文学的关系
【摘要】:本论文由导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四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由选题理由,研究概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六个小部分组成。《小花马传》是迄今为止在民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的传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以文字形式记载,之后其他变体在多个出版物上发表。在传承过程中受到了时代、历史、文化、社会以及传承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种变体。在本论文中以文本的发表着手研究文字出版及其转写等关于文字记载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小花马传》的文学属性及其历史性等问题的研究。第一章 首先基于传说的发表信息解决了关于文本发表及内容的相关问题,其次基于《小花马传》的七个不同内容的文本探讨了文字出版的相关问题。最后,把文本转写问题分为从录音转到文字,基里尔文转到回鹘文及托忒文转到回鹘文等几个方面来初步探讨研究。第二章 在本章节中从文本被发表时的分类及其变异性两方面来研究《小花马传》被看作书面文学的问题。基于文本发表时的分类研究说明了有些研究者认为《小花马传》是书面文学的看法由来及形成的原因。其次,通过主题及故事情节的变化来说明了《小花马传》是并非书面文学而是口传文学的变异性占据主要位置。第三章 通过传说的原型研究及其他重要因素的历史根源的探索来分析了《小花马传》的历史性。在原型研究中通过母题分类法及统计法说明了历史性母体相比口传性母体少。其次,通过研究传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地名的历史根源。得出这些主要因素在通过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变得历史性不够鲜明的结论。最后从《小花马传》的《小花马》, 《黄昏》以及《城门》三个方面来解析了传说的象征意义。在本论文中首先,基于文本的发表信息研究说明了《小花马传》的文本发表,文字记载出版及转写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发表时的文本分类及口传文化的变异性研究,探讨说明了《小花马传》是口传文化的问题。最后,基于《小花马传》的原型研究,主要因素的历史根源探讨及象征意义的研究,说明了《小花马传》是没有鲜明的历史性,而是采用了以象征形式的表达。
【关键词】:卫拉特文学 《小花马传》 口传性作品与书面文学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7
【目录】:
- 摘要5-7
- 内容摘要7-8
- Abstract8-9
- 目录9-11
- 正文11-116
- 参考文献116-121
- 附件121-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进文;书写我们自己的历史与未来——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掠影[J];中国民族;2004年06期
2 雅柯尔;书面文学:筑起新的人文景观[J];中国民族;2004年06期
3 裕固族;钟进文;;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初探[J];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04期
4 苏晓星;苗族书面文学漫评[J];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5 M·伊马佐夫 ,李风双;亚斯尔·十娃子——东干书面文学的创始人[J];丝绸之路;2004年02期
6 忠瑜;;崩龙族有书面文学也有歌手[J];山茶;1981年02期
7 安殿荣;鄂温克族书面文学中的民族记忆[J];中国民族;2004年06期
8 熊玉有;国外苗族的母语书面文学[J];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03期
9 玛·乌尼乌兰;中世纪卫拉特蒙古书面文学的地位与贡献[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10 色音;;试评《蒙古秘史》的文学价值[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滢、李倩;我国少数民族全有了书面文学作家[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立格尔;《小花马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39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3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