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三军医大学》 2012年
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性研究
刘秀娜
【摘要】: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护理教育的最高层次,其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护理教育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及其潜力和前景的重要标志。有研究表明,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开展较晚的国家,其护理学科的发展也较为滞后。甚至有学者认为目前护理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好护理博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与培养要求。培养目标一经确定,院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作为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培养目标不同,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也不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指护理院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与培养要求,是一切护理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开展护理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可以为护理教育发展提供方向和评价依据。 纵观我国内地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仅在2004年才开始招收护理学博士研究生,但却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和较大的发展空间。至2010年,我国内地能够招收护理学博士研究生的院校已发展至20余所。但由于我国护理博士生教育发展历程短,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尤其在护理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仍达不到可操作性、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等级化等要求,各院校自成体系,对护理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要求尚不明确。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质性访谈法,从学习者、护理学科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及视角了解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需求,初步架构了我国护理博士的角色定位、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培养要求,进而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其进行验证、预测与筛选,明确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要素、结构、特点等理论分析结果,遵循培养目标理论概括的相关路径,最终从护理博士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要求的角度对我国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培养类型的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理论概括,为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案 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对研究问题进行了凝练,明确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同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描述与界定,并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线索,即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质性访谈法、专家咨询法以及理论分析法,遵循提出问题、析出假设、数据支撑以及理论概括等途径对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探索。 第二部分:国内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研究 从世界范围看,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一部各国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与融合、交流的历史,也是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的过程。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发展情况有所不同,本部分选择了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历史较为悠久、发展较为成熟、教育质量较高的美国做为参照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了国内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管理等情况,明确了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以便对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三大问题,即确定培养目标、构建基本能力培养要求及课程体系。但由于中国和美国在文化教育背景、医疗卫生政策、护理学科的发展实际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如何借鉴国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立足于我国的现状与实际需求,明确定位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其基本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系统的、具有我国护理专业特色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是目前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需求研究 培养目标是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的说明,对培养目标的制定需要分析本专业的要求,并考虑社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后,逐步归纳而成。因此,了解本专业及社会对护理博士能力的需求,对明确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十分必要。本部分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学习者、护理学科(主要从护理专家角度考察,包括:院校护理教育专家、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专家)、社会需求(主要从医护合作需求角度考察)三个角度,探讨和描述了护理专业和社会对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需求,初步构建护理博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制定奠定基础。 根据访谈结果,初步架构了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护理博士的能力框架,提出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多元化,以满足社会和护理学科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个体学习者执业领域期望的多样化;并且,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体现差异性,不同培养类型的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各有侧重,以满足不同执业领域对护理博士任职需求的差异性;同时,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应该强调综合素养的提高。作为护理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所谓高层次的护理人才,不仅应该在护理教育体系中居于顶端,而且也应在知识、素质、能力上居于最高层次,体现出较于护理本科生及护理硕士生更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更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引领护理学科及护理专业的发展;此外,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需加强配套条件建设,包括导师及学术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 第四部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在前述文献分析及质性研究的基础上,本部分通过德尔菲法对初步架构起来的护理博士研究生的能力框架和培养目标定位进行验证、预测与筛选,明确不同培养类型护理博士的角色定位、角色功能,以及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及知识体系的具体要求,以作为进一步分析、归纳和提炼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现阶段科学学位护理博士应主要承担“护理研究者”和“护理教育者”角色,而专业学位护理博士则应承担“护理执业者”和“护理教育者”角色,并且二者发挥的角色功能应各有侧重,科学学位护理博士应主要进行护理理论及护理教育研究,能够从事护理院校教学工作,并对护理工作进行理论指导,发挥学术带头作用,而专业学位护理博士应能够实施专科护理技术,从事护理实践研究,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改进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紧急救护等工作;两种培养类型护理博士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涵盖护理科研、护理执业、护理教学、护理管理、专业发展及自我发展等领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科学学位护理博士研究生在教学领域需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知识,专业学位护理博士研究生在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需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知识,而在科研领域、专业发展领域及自我发展领域二者要求大同小异。因此,两种类型护理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应建立在科研领域、专业发展领域及自我发展领域基础上,体现在教学、执业及管理领域的差异。 第五部分: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概括 通过对培养目标的要素、结构、特点等理论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理论概括的政策依据、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比较、理论分析、质性访谈,以及专家函询等部分的研究结果,遵循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原则,以及培养目标理论概括的相关路径,在对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对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理论概括。 当然,由于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院校对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均处于摸索阶段,加之培养目标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及动态性等特点,可以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因此,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不断对其进行动态调整。本研究对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概括只是探索性研究,是否妥当,还需要在护理教育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完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3;R4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琤;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职业期望的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徐泽俊;伤口造口失禁方向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D];山东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萍;叶文琴;田梅梅;刘翠;;基于Delphi法的康复护理床位内科入住病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16期
2 胡四能;;21世纪博士教育的目的及其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3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J];中国护理管理;2005年04期
4 綦盛楠;于兰贞;;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0年04期
5 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6 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中美护理研究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8年01期
7 姜安丽;;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10年实践与发展的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01期
8 滕勇;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结构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康荣平,柯银斌;核心能力论在中国的应用[J];科研管理;1999年05期
10 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一)——导论[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万增奎;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李继秀;不拘一“格”育人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钟文芳;试论裴斯泰洛齐“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李志远,梁毅刚,李素英;论大学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分层管理 共促学风建设[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郭生麟;;“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张荔;潘婷;;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护士的角色[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5 伍宸;;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综述——基于对2004年以来98篇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刘俊;童琦;何杨;李征;;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建设综合评估指标筛选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7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8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袁利平;;世纪初的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要振生;;近十几年来初中英语教材改革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明;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组织执行力的评价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周颖;网络英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教师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美;传媒产业化背景下高校学报的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沈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价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国忠,于壮强,蔡丽莎;大学生就业意向实证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陈伟菊;周佩如;王妤;;专科护士现状及我院专科护理的发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02期
3 单伟颖;于海华;梁迎辉;何仲;刘华平;刘亚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年04期
4 徐婷婷;蒋萍;陈戈;;就业指导对实习护生求职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23期
5 尚彦彦;钟玉杰;王敏;;护理研究生的职业期望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18期
6 张存库;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7 尤黎明;对专科护士岗位定位及学历要求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5年05期
8 王晓杰;沈宁;;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6年12期
9 丁炎明;;我院造口治疗师培养和临床实践模式建立[J];中国护理管理;2009年08期
10 侯睿;朱秀;陈华;梁爽;李宁;陆虹;;护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宜民;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与离职意向关系的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晨;高中生英语学习期望价值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冰玉;中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谭静;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4 张文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D];青岛大学;2012年
5 陈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及其衍生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贾莲;当代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岳;吉林省护理研究生择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江静;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瑞;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指标构建[D];青岛大学;2012年
10 李火把;应用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D];蚌埠医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盛;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沈文钦;;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概念、方法与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3 袁贵仁;价值与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4 徐红,杨英华;我国护理科研的障碍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1999年06期
5 周克雄,黄朝阳;再论大力发展护理高等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1999年11期
6 翁庐英,阎成美,王晓霞,李妮;试论儒家思想与护理伦理理论的关系[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07期
7 马伟光,李继平;护理发展趋势——多元文化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年03期
8 佐佐木毅;日本社会的结构变化与高等教育的课题[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辛衍涛;医院管理者应当重视的“六种能力”和“两个关系”[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000年02期
10 丁可;护理教育的未来[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汉梅;试论护理学教育改革的方向[J];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03期
2 丁春阳;;优化护理实验教学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17期
3 崔焱,林征,许勤,丁亚萍,顾平,孙国珍;护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柴世学,廖剑英,汤珺;对护理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做法[J];大理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5 张福喜;博士研究生教育亟须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1994年03期
6 廖湘阳,王战军;中美日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比较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Z2期
7 孔志国;;法学博士:从政者是少数派[J];法律与生活;2005年21期
8 徐晓云;试析影响美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变化的社会因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2期
9 董晓惠,徐晓明;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刍议[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刘少雪,杨亮;从比较的角度看制约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因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海莉;;灾害护理学的展望[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万艳华;;当前临床护理教育存在的不足[A];中华护理学会2007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曲典;;我国ISPN课程开发与发展趋势[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邓大军;郝宝莲;王瑞萍;;入世后我国护理教育的几点思考[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郭明贤;;应对WTO中国护理教育的改革——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沈玉枝;王贵芝;;从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特点看护理教育[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周瑾;任光圆;俞爱月;;构建以能力为本的《护理教育学》教学模式[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戴欣言;;浅谈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戴欣言;;浅谈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秦德华;;互联网对手术室护理教育的影响[A];河南省护理学会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洪波;[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记者王丹 罗刚;[N];健康报;2009年
3 记者 高新军;[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4 新华社记者 李薇薇 朱玉 杨维汉;[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叶兰兰 黄冠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本报记者 徐瑞哲;[N];解放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贵勇 翟帆;[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王怀民;[N];湖北日报;2007年
9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刘晓敏;[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娜;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2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唐红梅;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陶莹;一种新型教学形式[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5 张立颖;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6 李永山;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过程及启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胡韵;军队院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与构建[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9 李静;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探索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张静;基于胜任力的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庆梅;护理学本科生职业期望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分析[D];延边大学;2011年
2 蒋小平;临床儿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3 井磊;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陈明;郧阳医学院护理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慧;国内部分高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6 张淑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李明霞;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姜惠敏;本科临床护理学教材编委学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谢燕;中美部分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调查与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10 孟丽芳;医学博士质量核心评价指标的分析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19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