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1.研究对象:来源于某三甲医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PTSD患者120名。 2.研究工具: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 3.实施过程:从目标群体中诊断PTSD患者。将确诊的PTSD患者按照入组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原则分为综合干预组(认知疗法+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三组。认知疗法及支持性心理干预采用个体面对面方式,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6周,药物治疗由临床心理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酌情给药,对照组则未给予任何特殊心理干预。所有患者均在入组时及6周后应用上述问卷进行调查。 4、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全部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 1.干预前,综合干预组、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三组PTSD患者在一般资料、PCL-C、HAMA、HAMD、WHOQOL-BREF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干预后,三组PTSD患者在在PCL-C量表总分及三大症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在PCL-C总分及三大症状得分均低于支持性心理干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及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在PCL-C总分及三大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干预后,三组PTSD患者在HAMA总分、躯体及精神因子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及支持性心理干预组HAMA总分及精神、躯体因子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精神因子得分低于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在干预后,综合干预组、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在HAMD总分及焦虑、认识、阻滞、睡眠、绝望、全身症状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在HAMD总分及焦虑、阻滞、睡眠、绝望、全身症状因子得分上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在HAMD总分及焦虑、认识、阻滞、睡眠、绝望因子得分上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干预前,综合干预组在生存质量各领域以及总的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得分均低于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总的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得分均低于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各领域得分均提高,三组PTSD患者在生存质量各领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及支持性心理干预组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综合干预措施、支持性心理干预措施均可以有效缓解PTSD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以及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 2.对于缓解PTSD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以及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综合干预措施较支持性心理干预措施更理想; 3.对于缓解PTSD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综合干预措施和支持性心理干预措施效果无差异; 4.无任何心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PTSD患者,其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抑郁不良症状并未随时间延长而减轻。
【关键词】:认知疗法 药物疗法 支持性心理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73.74
【目录】:
- 导师评阅表3-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1
- 英文缩略语表11-12
- 前言12-14
- 对象与方法14-21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研究工具14-15
- 2.3 心理测量分析工具15-16
- 2.4 研究方法16
- 2.5 干预方法16-18
-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18
- 2.7 质量控制18-20
- 2.8 技术路线20-21
- 结果21-36
- 3.1 一般人口学资料21-24
- 3.2 干预前后患者 PCL-C 量表得分比较24-25
- 3.3 干预前后各组患者 HAMA 得分比较25-27
- 3.4 干预前后各组患者 HAMD 得分比较27-31
- 3.5 干预前后各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31-33
- 3.6 干预前后各组患者生存质量与常模比较33-36
- 讨论36-40
- 4.1 三组 PTSD 患者的一般资料36
- 4.2 不同干预方法对 PTSD 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36-37
- 4.3 不同干预方法对 PTSD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37-38
- 4.4 不同干预方法对 PTSD 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38-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4
- 文献综述44-50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附录51-60
- 作者简介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梅,陈军,冯正直;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评估方式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2期
2 徐勇,张克让,杨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与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差异(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3 陈树林,李凌江,卢原,高雪屏,张锦黎,李晏,李卫晖;火灾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年03期
4 潘光花,王鹏;创伤后应激障碍简述[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5 丁薇;郑涌;;创伤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8期
6 王志阳;汤月芬;施慎逊;;创伤后应激障碍国内研究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7 杨甫德;;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及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15期
8 李琼;;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J];科技风;2008年01期
9 王海龙;陈斌;白明;;创伤后应激障碍个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02期
10 黄静;吴悦维;;地震灾区青少年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心理、药物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日芳;赵国秋;王义强;汪永光;何晓燕;;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罗晓燕;;老师,我该怎么办? 被忽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曹日芳;赵国秋;汪永光;何晓燕;王义强;;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t
本文编号:265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26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