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1.探讨IMR的不同重组设置对不同辐射剂量下肝脏增强CT图像质量的影响。2.探讨IMR在不同辐射剂量下肝脏增强CT中最优IMR重组设置。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前瞻性设计,通过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GDRE2012120H),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收集自2013年2月至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患者。根据门静脉期参数设置的不同,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2组。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如下:(1)因病情需要行肝脏增强CT检查患者;(2)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1~25 kg/m2;(3)年龄18岁。本研究的排除标准如下:(1)怀孕或哺乳期妇女;(2)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3)肾功能不全患者(肌苷清除率(?)120umol/L);(4)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5)影响肝脏血流动力学的疾病(如脂肪肝等);(6)已知碘对比剂过敏史;(7)有明显运动伪影而影响图像观察者;(8)前腹壁皮下脂肪过于菲薄,而无法测量者。二.CT检查方法1.扫描方法和参数:采用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iCT 256层CT扫描仪(Brilliance iCT, Cleveland, Ohio, USA)行肝脏平扫和肝脏3期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行屏气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下缘。扫描参数:本研究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平扫、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管电压均为120 kV、管电流均为250 mAs;门静脉期常规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mAs,低剂量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500mAs:其他参数均一致:准直128×0.625mm,螺距0.899,X线管旋转速度0.75 s/周,矩阵512×512, FOV 350mm×350mm,重组层厚和间隔均为3 mm。增强扫描采用双管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以5ml/s的流率注射对比剂碘普胺(含碘370 mg/ml, Ultravist 370, Bayer Schering Pharma AG, Berlin, Germany) 80 ml,再以相同流率注射生理盐水15ml。注射对比剂后25、60、120s分别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2.图像后处理方法:将患者的门静脉期原始数据进行FBP重组和IMR重组,FBP图像采用CT扫描机主机重组,IMR图像采用荷兰Philips原型机工作站重组。IMR用于腹部CT图像重组时有体部常规重组(body routine, BR)和体部软组织重组(body soft tissue, BST)2种设置方式,其中BR侧重于图像对比度及锐利度优化,BST侧重于提高图像的低对比分辨率。根据降低噪声的程度,每种重组设置又分为3个重组水平(L1~L3)。因此,共形成6种重组设置可供选择,分别为L1BR、L2BR、L3BR、L1BST、L2BST 和 L3BST。根据重组方法的不同得到L1BR/L2BR、L3BR、L1BST、L2BST、L3BST和FBP共7组图像。三、图像分析利用Philips EBW (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 V4.5.2)工作站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分析前对图像质量判别标准进行统一认识,分析采用盲法进行,图像被随机分配给两位评价医生,同时病人的性别、年龄、名字、扫描剂量、检查号、图像参数、重建方式等均被隐藏,所有图像均统一用同一显示屏(Philips EBW)显示。1.主观评价:由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资格且从事腹部CT诊断工作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评分。采用4分法对图像主观指标进行评价,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可适当调节窗宽、窗位(窗宽约为250、窗位约为50 HU)。主观评价标准包括:(1)低对比分辨率(low contrast detectability,LCD):1分,非常差或者较差低对比分辨率;2分,可接受对比分辨率;3分,对比分辨率显示较好;4分,对比分辨率显示很好。(2)图像失真(image distortion,ID):1分,失真严重,无法诊断;2分,失真较严重,影响主要器官观察,但仍能诊断;3分,轻度失真,但不影响诊断;4分,无失真(3)诊断信心(diagnosis confidence,DC):1分,完全不能诊断;2分,仅提示可见病变;3分,可诊断;4分,很有信心。2.客观评价: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由1名腹部CT诊断主治医师采用盲法进行客观评价指标测量。在门静脉主干水平层面,避开血管和胆管,在肝实质内密度均匀处取3个ROI(肝左叶、肝右叶前段及肝右叶后段),并在同层面前腹壁皮下脂肪及右侧竖脊肌放置ROI。采用复制粘贴的功能以确保ROI大小形状一致,记录每个ROI的CT平均值及CT值的标准差(SD)。取3个ROI的CT平均值及CT值的标准差(SD)平均值用于计算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噪声为肝脏3个ROI的平均SD,SNR和CNR的计算公式分别为:SNR=CTh/SD n,CNR=(CTh-CTs)/SDn,其中CTh为肝实质平均CT值,SDn为前腹壁皮下脂肪平均SD值,CTs为右侧竖脊肌平均CT值。肝脏ROI面积大小为100mmm;因本组患者BMI均小于25.0,取前腹壁皮下脂肪ROI面积约为50mm,以避开空气影响测量。3.辐射剂量:由机器完成扫描后自动生成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记录所有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DLP×肝脏转换系数(0.015 mSv·mGy-1·cm-1)。四、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分析均由统计软件SPSS(SPSS version 13.0;SPSS Inc,Chicago, I11)和MedCalc (MedCalc,Mariakerke, Belgium)完成。常规组和低剂量组患者性别构成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年龄、有效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客观指标比较: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先用Kolmogorov-Smirnov进行正态检验,用Levene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如果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Games-Howell法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Welch法。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主观指标比较:采用Kappa检验分析观察者间评分的一致性,0Kappa≤0.4为一致性差;0.4Kappa≤0.6为一致性中等;0.6k0.80,一致性好;k=0.81-1.0,一致性很好。各组图像主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Friedman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果一、患者基本资料54例患者纳入研究:男30例,女24例,年龄20-81岁,平均(50±14)岁。常规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0-73岁,平均(51±14)岁;低剂量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3~81岁,平均(49±15)岁。2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性别:χ2=0.370,P一0.764;年龄:t=0.]19,P=0.732)。二、辐射剂量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ED分别为(7.32±0.58 mSv)、(4.19±0.22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7,P0.01),低剂量组较常规组降低了42.7%。三、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主观评价中两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较好,主观评价Kappa值范围为0.63-1.00。常规组中,低对比分辨率评价Kappa值范围为0.64-0.84,图像失真评价Kappa值范围为0.64-0.84,诊断信心评价Kappa值范围为0.66-0.83。低剂量组中,低对比分辨率评价Kappa值范围为0.69-0.85,图像失真评价Kappa值范围为0.71-0.87,诊断信心评价Kappa值范围为0.69-0.80。常规组图像中,LCD评分L3BR组、L1BST组、L2BST组、L3BST组较高;ID评分L3BR组、L2BST、L3BST组最低,FBP及L1BR组较高;DC评分L1BR、L2BR及L1BST组较高,L3BST组最低。低剂量组图像中,LCD评分L2BST组、L3BST组较高;ID评分分布与常规组相似,ID评分L3BST组最低,FBP及L1BR组较高;DC评分L1BST组最高而FBP组最低。组内两两比较结果:(1)常规组LCD评分:L1BR和L2BR、L3BR和L1BST、L2BST和L3BS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BP和其他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组ID评分:L1BR和FBP、L2BR和L1BS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及L3BR、L2BST、L3BST和其他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规组DC评分:L1BR、L2BR、L3BR和L1BS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BP和L2BST、FBP和L3BST、L2BST和L3B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低剂量组LCD评分:与常规组的LCD评分两两比较分布情况相同。(5)低剂量组1D评分:L2BR、L1BST和L2BST、L1BR和FB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及L3BR、L3BST和其他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低剂量组DC评分:L1BR和L2BR、L3BR、L2BST和L3BS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1BST、FBP和其他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常规组:L1BR、L2BR、L3BR、L1BST、L2BST、L3BST和FBP图像噪声分别为6.5±1.3HU、5.5±0.9HU、4.6±0.6HU、4.5±0.9HU、3.8±0.6HU、3.2±0.2HU和9.8±2.0HU。L1BR、L2BR、L3BR、L1BST、L2BST、L3BST和FBP图像SNR分别为16.9±6.9、18.4±8.4、20.3±0.3、21.4±1.4、23.0±3.0、24.6±4.6、13.3±3.3。 L1BR、L2BR、L3BR、L1BST,L2BST、L3BST和FBP图像CNR分别为7.5±2.1、8.4±2.7、9.2±2.2、9.4±2.2、10.2±2.5、10.9±2.9、6.0±1.9。低剂量组:L1BR、L2BR、L3BR、L1BST、L2BST、L3BST和FBP图像噪声分别为8.0±1.2HU、6.5±0.9HU、5.3±0.7HU、5.8±0.2HU、4.8±0.9HU、3.9±0.6HU和16.2±4.1HU。L1BR、L2BR、L3BR、L1BST、L2BST、L3BST和FBP图像SNR分别为20.7±3.3、24.0±2.9、27.8±2.9、26.3±4.5、26.9±8.1、33.1±6.9、12.9±3.3。L2BR、L3BR、L1BST、L2BST、L3BST和FBP图像CNR分别为10.7±3.0、12.9±3.5、14.6±3.9、13.6±4.0、15.1±4.9、17.4±5.1、6.6±2.3。常规组和低剂量组不同重组设置的7组图像间噪声、SNR及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F噪声=126.47,FSNR=26.11,FCNR=15.50,P均0.001;低剂量组:F噪声=131.39,FSNR=35.24,FCNR=17.84,P均0.001),IMR各组图像噪声均较FBP组低,而SNR及CNR均较FBP组高;常规组及低剂量组随着IMR设置从L1BR到L3BST依次增高,图像噪声依次降低,SNR及CNR则依次升高。组内两两比较结果:(1)常规组:L2BR、L3BR组间图像噪声,迭代模型重组设置相邻组间SNR、CNR、L2BR、L3BST组间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剂量组:L2BR和L1BST组、L3BR和L2BST组、L2BST和L3BST组间图像噪声,L2BR和L2BST组间SNR,L1BR和L2BR组、L2BR和L2BST组、L2BST和L3BST组间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P,重组技术在不同辐射剂量扫描情况下,均可降低肝脏增强CT图像噪声,提高图像SNR、CNR,并能提高图像主观质量。IMR重组技术联合低辐射剂量肝脏CT扫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在常规辐射剂量CT扫描时,推荐选择重组设置LIBR, L2BR和L1BST;在低剂量扫描时,推荐选择L1BST。
【学位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R816.5;R44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方林;李亮;;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CT辐射剂量中的应用进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年02期
2 郑钧正;高林峰;卓维海;姚杰;王彬;钱爱君;季贵毅;肖虹;;上海市放射诊疗发展趋势与医疗照射防护研究[J];辐射防护;2014年05期
3 Kaijie Lu;刘宝东;Hengyong Yu;;CT辐射量降低和投影数目研究(英文)[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5年02期
4 葛东泉;耿海;;低剂量CT迭代重建技术及低浓度对比剂的应用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5年10期
5 张超;李小虎;丁倩芸;刘斌;余永强;;迭代重建技术在临床低剂量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年02期
6 万象新;孙源源;李昊翔;肖喜刚;;ASIR技术对肝脏增强CT检查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7期
7 杨石平;夏黎明;刘书田;张娣;郑超;韩丹;;低管电压结合正弦图确定迭代重组技术对降低颞骨扫描辐射剂量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11期
8 陈惠娟;祁丽;赵艳娥;周长圣;张龙江;卢光明;;基于BMI调节管电压的前瞻性大螺距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年03期
9 张进;陈雯雯;肖铁臣;巢华;;基于迭代重建技术的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在肝脏增强CT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Kaijie Lu;Baodong Liu;Hengyong Yu;;On Dose Reduction and View Number in Computed Tomography[A];2014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琼;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胸部CT中应用的体模及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苏垠平;部分地区X射线诊断照射频度调查及CT所致癌症风险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3 王光硕;磁共振/X-光双模式显影及缓释药物载体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扬;双源CT双能双期增强扫描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张梦达;心血管介入辐射剂量及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吴瑶媛;迭代重建算法在常规剂量胸部CT的应用及图像质量评估[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4 张越;低辐射剂量下物质间CT值相互影响及CTA图像质量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5 张岳;256层iCT低剂量扫描—双空间多模型迭代算法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临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李兵;诊断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的绝对测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斌;基于扫描部位特征的低剂量CT扫描参数优化临床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王现锋;MSCT低剂量检查在肝癌患者诊疗中的应用[D];桂林医学院;2013年
9 钟欢欢;640层容积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10 黎佩君;低剂量迭代重建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
281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