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剖宫产再妊娠孕妇选择其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提供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有关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相关知识,初步形成剖宫产后再孕妇妊娠分娩方式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问卷,经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最终确定正式的调查问卷;对2015年8月至11月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围产综合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330名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回收及审核,将有效问卷进行编码,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双人双次录入检错,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3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8份,有效回收率为96.4%。1.知识部分得分最高值为17分,最低值为5分,中位数为10分,四分位间距为4;态度部分得分最高值为35分,最低值为15分,平均得分为(26.10±3.19)分;行为部分得分最高值为18分,最低值为7分,平均得分为(13.69±2.03)分。2.不同文化程度、医生的分娩方式建议的再妊娠孕妇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妊娠孕妇的文化程度越高,医生向再妊娠孕妇提供了分娩方式的建议,其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得分越高;此外,不同的再妊娠孕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意愿对态度及行为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妊娠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意愿越强烈,其态度和行为的得分越高。3.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24~0.266,P0.001)结论:1.剖宫产后再妊娠的孕妇对分娩方式的相关知识知晓水平普遍较低,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选择经阴道分娩持不确定或不同意的态度;2.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的文化程度及医生对分娩方式的建议是影响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剖宫产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知识-态度-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3.7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0-11
- 前言11-13
- 1 对象与方法13-17
- 1.1 研究对象13
- 1.2 研究方法13-17
- 2 结果17-32
-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17-18
- 2.2 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的意愿调查结果18-20
- 2.3 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20-31
- 2.4 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获取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意愿和途径的调查结果31-32
- 3 讨论32-38
- 3.1 剖宫产后再妊娠的孕妇分娩方式的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33-34
- 3.2 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分析34-37
- 3.3 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获取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意愿和途径的调查结果分析37-38
- 4 结论38-39
- 4.1 研究结论38
- 4.2 干预策略38
- 4.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38
-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建议38-39
- 参考文献39-43
- 综述43-52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52-56
- 致谢56-57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57-58
- 个人简历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真,杨惠英;剖宫产增多原因分析与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桑娟;剖宫产社会指征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6期
3 胡冰梅,林静吟,袁建环;2104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广东医学;2002年05期
4 闫敏霞,汤淑华;剖宫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2年10期
5 马瑞霞 ,祁玉霞;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J];中原医刊;2002年09期
6 王巧花;162例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赵岩;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4年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2年10期
8 黄丽君;东阳市1994~2001年剖宫产指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10期
9 尉桂华,石淑懿,李文娟;剖宫产3442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药;2002年08期
10 孙波,闫爱华;581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吉林医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梅;;402例剖宫产指征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田甜;;剖宫产率上升的影响因素探讨[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小芬;;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病人围术期的应用体会[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马翠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对策[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春燕;侯章梅;马华兰;吴惠萍;秦永;;一起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调查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6 才玉华;;如何降低剖宫产率的几点体会[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张连琴;;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周郁鹤;;剖宫产指征的正确把握[A];2007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贺晶;;我们正在品尝高剖宫产苦果[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10 张林;;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A];2013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林林;把剖宫产录像当“感恩教材”应慎重[N];中国妇女报;2008年
2 医生 武洁;规范剖宫产手术不应跌入指标化陷阱[N];健康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洁;我们该怎样面对如此高的剖宫产率?[N];中国妇女报;2013年
4 伍新华;剖宫产注意事项[N];大众卫生报;2000年
5 刘元旭;我国剖宫产率过高,已成严重公共卫生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李卫芹;剖宫产:危险未被充分认知[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记者 赵津;合理制定分娩收费标准 控制剖宫产率[N];天津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耿兴敏;田惠光委员:降低剖宫产率 维护母婴健康[N];中国妇女报;2009年
9 张为远 何松明 毕晓红 (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 张为远);剖宫产会危害母婴勿滥做[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程和平;谁推动了剖宫产的手术刀[N];乐山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明俊;右美托咪定在全麻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敬娴;不同比重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母体循环及新生儿动脉血气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3 陈燕军;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4 邓超;右美托咪定对全麻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5 解晓玉;聊城市剖宫产率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6 金娟;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影响因素的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7 王竞;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安海霞;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45例临床治疗结局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曹慧芳;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金惠玉;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临床探讨[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37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