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建国初期博览建筑更新设计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4-12-20 12:05

 

【摘要】 北京有一大批建国初期新建的博览建筑,在使用了若干年后,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展览理念的巨大变化,它们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展览的需求,无论是从功能布局还是内外环境质量,原有建筑都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更为现代、高效、充满人文关怀并面向未来的观展环境。更新正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最快捷和简便的方式之一,具有非常普遍的意义。这些博览建筑的更新设计具有特殊性,即它们的更新是在保护前提下的更新,如何在保护原有建筑立面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调整并优化博览建筑的内部功能,拓展并完善博览建筑的使用空间,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除绪论外,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对北京地区建国初期博览建筑的现状调研,论述了这些建筑更新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即建筑更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较为系统的论述了更新的设计内容,设计原则,提出了博览建筑更新的设计目标;第三章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现有理论基础上总结了三种设计模式,并分别论述了其在更新设计中的具体方法;最后一章是案例解析,结合具体设计案例,对三种设计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希望对今后我国建国初期博览建筑更新设计有所裨益。 

【关键词】 博览建筑; 建筑保护; 建筑更新; 
 

绪论

建国初期博览建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从时间上看,这些建筑属于现代建筑,它们并不是文物建筑,这些建筑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现实使用功能,它们的更新不能采用严格的文物式保护策略;从价值角度看,这些建筑的历史价值远远高于一般历史性建筑,它们的更新也不可能采取一般建筑那样简单改头换面或者推倒重建。在中国中建设计集团主持的民族文化宫更新改造工作中,笔者在导师薛峰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一部分工作,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结合最近完成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已完成中国美术馆等实际工程案例来看,这些建筑初期博览建筑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保护其对建筑原有立面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更好的满足建筑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对其的功能需求?这也就成为这些博览建筑新时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耕文化推荐期刊,也是本文选题的原由。
...........

第1章.  北京地区建国初期博览建筑更新设计的原由

1.1  北京地区建国初期博览建筑概况
北京和平解放后,城市建设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新中国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央政府决定定都北京。为了满足首都文化建设需求,北京开始初步建设新的博览建筑,在此期间,先后成立了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50 年 3 月),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50年 4月),鲁迅纪念馆(1956 年10月),中国类人猿陈列馆(1953年9月),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1954 年2月),徐悲鸿纪念馆(1954年),北京天文馆(1956年10月)。由于受到当时国民经济的影响,这些博览建筑在建设之初,实行边筹建边开放的建馆方式,在当时即充分发挥既有的资源,也满足当时社会文化需求。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博览建筑所表达的历史场所精神和历史文化延续性是一个历史城市最重要构成要素。对于生活在北京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来说,或多或少的置身于这些博览建筑公共环境之中,建筑外在形象,社会人文环境和建筑场所环境已经深入人们心中,构成广大群众观念中不可或缺的意向。这些场所能够激发人们对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历史事件的追忆。这些人们印象中的记忆和意念与博览建筑历史环境共同组成场所特有的精神,这种场所精神价值外在延续就是地域文化表达,它能增强都市城市环境的易识别性和加深人们观念中的城市意象。对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城市建设日趋雷同的问题来说,这些建国初期博览建筑所特有社会价值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显得弥足珍贵。

1.2  北京地区建国初期博览建筑发展的矛盾
随着博览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提高,艺术文化展示种类不断丰富,建国初期博览建筑布展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缺乏活跃因素和特色。具体表现在,原有展览单元展区空间封闭,路线单一,缺乏多元化展示空间以及多样化交互式展览(如图 1-5);临时展厅空间格局,流线组织难以满足巡展要求(如图 1-6),特别是人们对特色文化的兴趣增加,导致超大型主题展览的不断出现,这需要布局更为灵活;缺乏多媒体展示以及3D模拟展示软硬件配置,布展方式缺少现场体验式展览和互动效果。

第3章.  北京地区建国初期博览建筑更新设计的对策和方法 ................... 43
3.1  更新对象分析与策划 ............................... 43
3.2  “微调”模式——通过修缮改造延续历史性和提升空间品质 ......................... 45
3.3  “内隐”模式——通过内部改扩建达到空间重构和功能扩展 ......................... 55

第4章.  北京地区建国初期博览建筑更新设计的案例解析 ....................... 75

4.1  “微调”模式——中国美术馆更新设计案例 .......................... 75
4.2  “内隐”模式——中国国家博物馆更新设计(OMA)案例 ............................ 83
4.3  “共生”模式——中国农业博物馆更新设计案例 ............................................. 92
结论 ....................... 100

第4章.  北京地区建国初期博览建筑更新设计的案例解析

4.1  “微调”模式——中国美术馆更新设计案例
中国美术馆的更新设计以室内空间装修改造和室外环境整治为主,其目的是提升历史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的品质,满足美术馆新时期发展需求,在更新设计中,完善室内功能空间,通过功能置换和空间改造,增加美术馆急需的展览空间,学术交流空间和接待空间;改善室内环境条件,通过增设电梯满足竖向交通设计的可达性,通过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和室内装修设计提升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和满意度;提升室外环境质量,通过绿植景观系统的营造,建筑附属空间的完善来提升历史建筑的适应性,增强美术馆的竞争力。 设计师在尊重历史文化和原设计的基础上,保留原建筑中最核心的空间构成关系,运用当前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关注细节与使用者,以“隐形的手”将新增功能作为原建筑的补充和陪衬,做到既尊重原作,很好保护原建筑的历史风貌,又完善功能,提高室内外空间环境的品质.

4.2 “内隐”模式——中国国家博物馆更新设计(OMA)案例
在 2004 年 4 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始更新设计开始招标,更新设计要求充分尊重原有建筑的历史风貌,在完整保留面向城市方向的 3个历史性正立面基础上,可以向东扩建70米,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面积将达到十五万平方米。在提交的设计方案中,OMA事务所的设计方案构思巧妙,通过对建筑本身和城市环境的严谨分析,提出“浇铸”概念,将新建部分完全内隐与原建筑之中,从而完全保留了建筑 4 个正立面。OMA 事务所的方案虽然没能够中标,但其分析问题的逻辑方式和对待历史建筑更新的方法值得研究,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示。
...........

结论

本论文针对北京地区建国初期博览建筑更新展开研究,所得出的有益的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这些建国初期博览建筑更新设计的原由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建筑的更新是新时期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观展人群文化结构发生变化以及展览空间场所特征发生转变等多方面原因合力所致的结果。
 二.   针对这些建国初期博览建筑的更新设计,首先明确具体的更新设计原则,即原真性原则——保护原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历史风貌,协调性原则——新旧元素相协调相呼应,整体性原则——传统与现代兼顾;在更新设计中,要强调更新是从内部空间品质提升到外部形态保护,再到城市环境完善的一个完整更新设计过程;最终实现建筑更新设计的目标,即满足博览建筑对使用空间的需求,满足设施设备可持续更新的要求,满足博览建筑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

............


参考文献:

[1] 唐克扬.  于内外动静之间: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中的空间议题[J]. 建筑学报2011(07)
[2] 斯特凡·胥茨.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设计[J]. 建筑学报2011(07)
[3] 单霁翔.  关于博物馆的社会职能[J]. 中国文化遗产2011(01)
[4] 张颀,贺耀萱.  我国建筑更新思想演变历程及其发展趋势探悉[J]. 城市发展研究2011(01)
[5] 郭和平,张苑原.  衔接与整合:湖北省博物馆扩建工程设计小记[J]. 建筑创作2010(10)
[6] 王红谊,林诚斌.  中西合璧建筑思想在实践中应用的典范——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建筑与环境[J]. 中国博物馆2009(02)
[7] 赵琴昌,张颀.  隐藏着的“有机性”——解读卡洛·斯卡帕的历史性建筑改造观[J]. 华中建筑2006(12)
[8] 倪琛.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几点思考[J]. 建筑创作2006(01)
[9] 吴良镛,何玉如,刘锦标,燕雨生.  南通博物苑百年庆典工程与南通城市博物馆设计[J]. 建筑创作2006(01)
[10] 王弄极,包志禹.  用建筑书写历史——北京天文馆新馆[J]. 建筑学报2005(03)

本文编号:10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0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c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