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城市冷岛对周边热环境的降温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03:21

  本文关键词:城市冷岛对周边热环境的降温规律研究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冷岛 温度反演 降温幅度 建设用地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热岛现象日益显著,在城市内部仍存在着低温区域为进入其内部的人们提供凉爽舒适的环境,本文分别提取了北京市五环内的绿地、水体和不透水表面,获取了北京市五环内的下垫面构成。运用单窗算法反演出地表温度,并用陆面实际地表温度进行了检验。分析北京市五环内的热景观格局,筛选出30块冷岛区域,对冷岛区域内部特征对温度的影响以及城市冷岛对周边热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城市冷岛斑块内部的平均温度随城市冷岛斑块的形态特征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冷岛内部的最低温度随城市冷岛斑块面积与周长的增加而下降、随形状指数的增加而上升。城市冷岛内部的平均温度没有随冷岛景观构成的变化出现显著变化,城市冷岛内部的最低温度随着绿地与水体面积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而随着建设用地比率的增加,最低温度也没有变化。(2)冷岛外部的温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然后趋于平稳,此时,将趋于平缓时的温度认定为冷岛周边的最大温度,最大温度处与冷岛边界的距离为最大降温距离,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与三次多项式有较好的拟合度,根据拟合的三次多项式更加合理地确定冷岛的降温范围与降温幅度。(3)随城市冷岛面积、周长的增加,降温距离与降温幅度逐渐升高,随形状指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在景观构成方面,城市冷岛的降温距离与降温幅度随着绿地与水体的面积的增加而上升,冷岛内部的硬化地表比例对冷岛的降温幅度没有影响,随着硬化比率的增加,降温距离逐渐减小。(4)本文从建筑指数、建筑物高度、建筑物布局分析了建设用地对降温效果的影响。建设指数越高,表示建筑密度越高,建设用地升温越快,冷岛的降温幅度越大;建筑物高度增加,城市冷岛周边的建筑环境升温越快,当建筑物高度大于100m时,升温幅度下降;从建筑布局角度,建筑物对城市冷岛的降温效果具有阻隔作用,而形成建筑物通道有利于有驱散冷空气。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phenomenon of urban heat islan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re are still low temperature areas in the city to provide a cool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for people entering into the city. Water body and impermeable surface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underlying surface structure in the fifth ring ring of Beijing.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inversed by single window algorithm and tested with the actual surfac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land surface. The thermal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fifth ring ring of Beijing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30 cold island regions are selec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n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d islands o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urban cold islands on the surrounding thermal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1)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cold island patch in the city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d island patch in the city; The lowest temperature in the cold isl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atch area and perimeter,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hape index.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the cold island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change of the landscape composition of the cold isl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green space and water area, the lowest temperature in cold island increases gradually,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construction land.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lso has no change. 2) the temperature outside the cold isl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tance, and then tends to steady. At this time, the temperature that tends to be flat is considered as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round the cold isl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the boundary of the cold island is the maximum cooling distance, an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temperature rise has a good fit with the cubic polynomial. According to the fitting cubic polynomial,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determine the cooling range and the cooling range of cold island. 3)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rea of the cold island and the perimeter of the city, the cooling distance and the temperature drop range increase gradually. The shape index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hape index. In terms of landscape composition, the cooling distance and cooling range of urban cold islan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reen space and water area, and the ratio of hardened surface in cold island had no effect on the cooling range of cold isl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hardening ratio, the cooling distance decreases gradually. 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on the cooling effect from the building index,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layout of the building. The higher the construction index is, the higher the construction index is. The higher the building density, the faster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the larger the cooling range of the cold island; The higher the building height is, the faster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round the cold island is, and when the building height is more than 100m, the temperature rise will decreas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rchitectural layout, the cooling effect of buildings on urban cold islands is blocked, and the formation of building passages is conducive to dispersing cold air.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46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锦火;地形对强冷空气降温幅度的影响初析[J];浙江气象科技;1994年03期

2 许锡涛;萧山市冷空气活动概况[J];浙江气象科技;1998年01期

3 付美云,聂绍芳;城市公园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张乐;;南京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5 耿嘉蓉;;浅议城市公园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6 孙怀志;;论城市公园的生态功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7 李剑华;;弘扬文化 以人为本 建设生态型城市公园——浅谈城市公园的建设[J];今日科苑;2010年10期

8 董锡;刘洪杰;;城市公园周围建筑高度控制问题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赵淑君;;城市公园的作用及目前治理存在的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10 张明磊;;关于现代城市公园发展问题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祝廷成;卢文喜;;城市公园生态本底的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为例[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尹海伟;孔繁花;;基于问卷调查的南京居民对城市公园的满意度分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郑曦;;拥抱城市 融入生活——浅论城市公园的多层次、多样化、多功能构建[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王都伟;高兴春;;建设节水、节能型城市公园[A];中国公园协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5 冯晓刚;;小议城市公园的园容园貌管理——以武汉市中山公园为例[A];中国公园协会2003年论文集[C];2003年

6 王都伟;高兴春;;建设节水、节能型城市公园[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7 王维;尹海伟;贺卫东;;南京城市公园可达性与利用率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雷雨;;试论丰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方略[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城市公园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储传亨名誉会长的讲话[A];中国公园协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10 曹南燕;;保护、建设、管理好城市公园[A];中国公园协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尹卫国;让城市公园成为“免费午餐”[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何多多;广州市民自筹三千万建造城市公园[N];建筑时报;2007年

3 周青;浅议休闲体验需求下城市公园的基本取向[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记者 柴宴宾;首批城市公园将免费开放[N];天津日报;2008年

5 辛炜 杨倩;省会民心广场和城市公园项目完成全部拆迁[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罗康宁;城市公园植物配置应契合景观主题[N];中国花卉报;2008年

7 记者 项菲菲;主城今年启动建设15个城市公园[N];重庆日报;2011年

8 见习记者 盖幸福;城市公园体育场馆有望全部免费开放[N];济南日报;2011年

9 记者 陆崇林;全力推进城市公园项目建设 让老百姓共享钦州发展成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刘思敏;城市公园如何恢复公益本色[N];中国旅游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之夏;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年

2 吕红;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与其空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3 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5 胡立兵;转型期我国城市土地供应管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贝涵璐;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与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关系[D];浙江大学;2016年

7 杨岩枫;政府规制视角下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市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8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路;城市公园中的休闲制约研究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胡尚专;资源非优型城市公园运转系统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3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华;城市公园中参与体验性活动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吴乾隆;数字城市公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琼;免费开放城市公园的居民满意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覃杏菊;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余红;合肥城市公园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陆杏娜;城市公园立体化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张为先;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城市公园更新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1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381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4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