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天津滨海软黏土动力累积塑性变形特性与增长模型

发布时间:2018-01-06 06:04

  本文关键词:天津滨海软黏土动力累积塑性变形特性与增长模型 出处:《岩土力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循环荷载 累积塑性应变 软化指数 初始静偏应力 固结比 振动频率


【摘要】:为了研究了循环动应力、初始静偏应力、固结比、振动频率共同作用对软黏土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以天津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的浅海-滨海相软黏土为研究对象,利用GCTS循环扭剪三轴仪对其进行一系列循环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动应力增加、振动频率降低,能加快软化指数的衰减速率;初始静偏应力和固结比的增加,可提高软黏土抵抗循环动荷载的能力,减缓软化指数的衰减速率。综合考虑以上4种因素对软化指数随累积塑性应变发展变化的影响,总结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下软化指数与累积塑性应变之间的经验公式。结合以往学者对软化指数和循环荷载振动次数的相关性研究,以软化指数为桥梁,最终建立了针对天津滨海软黏土累积塑性应变的增长模型,并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yclic stress, initial static deviator stress, consolidation ratio, effect of vibration frequency on soft clay 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the Binhai New Area of Tianjin Lingang Industrial Zone of the neritic littoral soft cla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GCTS cyclic torsional shear apparatus on the three axis in a series of cycle three axis tes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cyclic stress increased, vibration frequency decreases, can accelerate the softening index attenuation rate; initial static deviator stress and the increase of consolidation ratio can improve the soft clay resistance to cyclic dynamic load capacity, slow softening index attenuation rate. Considering the above 4 factors on the softening index with the 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changes, summarizes the empirical formulas are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factors between the softening index and 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on softening index and cyclic load vibration frequency correlation research With the softening index as the bridge, the cumulative plastic strain growth model for Tianjin coastal soft clay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

【作者单位】: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城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179186,No.41372291)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No.15JCZDJC40600,No.15ZCZDSF00220)~~
【分类号】:TU435
【正文快照】: 1 a, 9 1=1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渤海湾西侧古黄河和海河入海口,有长达150多公里的淤泥质海岸。全新世冰后期以来,海平面上升,滨海新区沦为滨海-浅海相 环境。古黄河夹带大量泥沙数次从此处入海,促成了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近万年的沧桑巨变,形成了天津滨海新区深厚的滨海-浅海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玺琳;方航;张甲峰;;循环交通荷载下软土路基长期沉降理论解[J];岩土力学;2016年S1期

2 姜岩;雷华阳;郑刚;杨雄健;;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土变形预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3 王军;蔡袁强;高玉峰;;初始剪应力与频率对超固结软土变形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4 王军;蔡袁强;丁光亚;潘晓东;;双向激振下饱和软黏土动模量与阻尼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5 雷华阳;姜岩;陆培毅;马占强;司敬成;;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动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12期

6 王军;陈春雷;丁光亚;;循环荷载下温州超固结软土动强度与变形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4期

7 王军;蔡袁强;李校兵;;循环荷载作用下超固结软黏土软化-孔压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12期

8 刘飞禹;蔡袁强;徐长节;王军;;循环荷载下软土动弹性模量衰减规律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9期

9 雷华阳;姜岩;陆培毅;李志伟;;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动应力-动应变关系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10 蔡袁强;王军;海钧;;双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飞;静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刚度软化特性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章锋;张卫平;;饱和地基下桩柱结构地震响应[J];水运工程;2017年05期

2 杨爱武;孔令伟;郭飞;;天津滨海软黏土动力累积塑性变形特性与增长模型[J];岩土力学;2017年04期

3 张振华;黄向春;毕庆涛;黄志全;贾景超;吴超;;初始剪应力和相位差对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J];人民长江;2017年03期

4 赖夏蕾;简文彬;许旭堂;唐炜业;;福州淤泥质土动力特性室内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6期

5 刘大鹏;杨晓华;王婧;;新疆荒漠区风积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公路;2016年11期

6 杨爱武;陈立杰;吴磊;;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十字板强度劣化与微结构演化关联性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年06期

7 孙东晨;;超固结珠江海洋土循环荷载下动力特性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6年10期

8 史祥;樊恒辉;刘刚;李普;;饱和分散性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年09期

9 姜明阳;张彬;;双向交通荷载作用下粉煤灰土动力特性研究[J];非金属矿;2016年03期

10 张福征;陈阳;;激振作用下基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特种结构;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霄;钱建固;韩黎明;曹杰;黄茂松;;交通动载下路基长期运营沉降等效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2 钱建固;王永刚;张甲峰;黄茂松;;交通动载下饱和软黏土累计变形的不排水循环扭剪试验[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3 姚兆明;张明慧;陈军浩;;饱和软黏土循环累积孔压模型及地铁隧道路基长期沉降计算[J];铁道学报;2012年09期

4 姚兆明;黄茂松;曹杰;;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变形[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5 黄茂松;姚兆明;;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变形显式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6 张洪亮;边祥芹;王玉兰;;重复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粘弹塑性永久变形预估[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魏星;黄茂松;;交通荷载作用下公路软土地基长期沉降的计算[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8 颜斌;倪万魁;刘海松;;公路黄土地基流变模型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4期

9 崔新壮;;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软粘土地基累积沉降规律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4期

10 边学成;曾二贤;陈云敏;;列车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的长期沉降[J];岩土力学;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光辉;赵志峰;;海相结构性软黏土地基的沉降特性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2 殷杰;;土结构性对天然软黏土压缩特性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2年01期

3 于小军;齐志宏;;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结构性软黏土本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4 高彦斌;楼康明;;上海软黏土强度固有各向异性[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5 王军;陈张林;蔡袁强;刘飞禹;;考虑软化特性的软黏土动应力-应变关系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1期

6 王元战;黄东旭;肖忠;;天津滨海地区两种典型软黏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7 蔡超;张立志;陶崇福;;软黏土渗透系数的归一化性状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4期

8 郭桢;刘干斌;尹铁锋;郑荣跃;邓岳保;;考虑温度的软黏土邓肯-张模型参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4年03期

9 师旭超;韩阳;;卸荷作用下软黏土回弹吸水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10 柳艳华;谢永利;;基于结构性及各向异性的软黏土变形性状试验[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汪亦显;曹平;赵延林;邓志斌;;软黏土流变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汤斌;俞晓;雷学文;;软黏土单向压缩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邵光辉;赵志峰;;海相结构性软黏土地基的沉降特性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张忠苗;杨忠良;;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的工作性状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启银;软黏土的流变特性及流变参数统一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克瑾;天津滨海新区新近吹填软黏土的流变特性及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金柱;软黏土地基大应变流变固结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平;静动荷载下软黏土的长期变形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周华;软黏土中市政道路管线及构筑物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3 糜长林;基于软黏土流变特性的桩基变形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4 韩舰辉;海相软黏土电化学灌浆试验与理论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5 冯斌;循环荷载下宁波软黏土的动力特性及其微观结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6 汪洪星;卸荷作用下软黏土变形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玉平;软黏土劈裂注浆微观结构分形特征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正义;软黏土屈服特性及各向异性屈服面方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王学超;软黏土加速蠕变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龚艳霞;不同排水条件下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6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386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0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