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 框架模型 拟静力试验 破坏机制 抗震性能
【摘要】:以某高铁站房框架结构底部两层为研究对象,完成一榀缩尺比为1∶5的两层两跨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整体模型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框架受力过程、破坏机制与破坏形态、位移延性、滞回耗能特性以及刚度退化等。结果表明:按照JGJ 12—2006《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设计的试验框架能够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要求;破坏机制属混合破坏机制,即塑性铰首先在模型首层梁端出现,在首层梁端出现塑性铰后柱端出现塑性铰,试件以柱根部混凝土压溃、柱内纵筋压曲外露为破坏标志,节点核心区箍筋在试件受力全过程中一直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框架整体及层间的滞回曲线均较为饱满,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
[Abstract]:Taking the bottom two floors of the frame structure of a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build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two-story two-story two-story high-strength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frame with a scale ratio of 1: 5 was tested under low cycle repeated loading, and the stress process of the frame was studied. Failure mechanism and failure form, displacement duct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 frame designed according to JGJ 12-200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structure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rong columns and weak beams". The design requirement of strong joint and weak component; The failure mechanism is a mixed failure mechanism, that is, the plastic hinge appears at the end of the beam at the first floor of the model, the plastic hinge at the end of the column at the end of the beam, and the concrete at the root of the column collapses. The compressive buckling of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in the column is the sign of failure, and the stirrups in the core zone of the joint have been in the elastic working state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loading. The hysteretic curves of the whole frame and the interlayer are full. High strength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frame has better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072,51578077)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5KTZDSF03-0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M5070)
【分类号】:TU352.11;TU37
【正文快照】: 0引言高强轻骨料混凝土(high-strength lightweightaggregate concrete,HSLAC)具有轻质高强、耐久及耐火性能好、隔热保温性能良好、抗冻抗渗性能好等特点,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绿色建筑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高层建筑、海洋平台等[1-3]。但由于该类材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彤,郭玉顺,木村薰;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届结构轻骨料混凝土国际会议介绍[J];混凝土;2000年12期
2 姚启均;日本轻骨料混凝土的最新研究成果[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04期
3 ;云南省轻骨料混凝土技术领先国内[J];岩土工程界;2004年02期
4 滇;云南轻骨料混凝土技术国内领先[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4年03期
5 ;西安墙材院轻骨料和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开发中心[J];砖瓦;2004年11期
6 李寿德;第七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在南京隆重召开[J];砖瓦;2004年12期
7 向晓峰,郭志昆,刘峰,马津渤;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8 蔡路;陈太林;陈磊;何江华;;轻骨料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建材;2006年01期
9 应小洋;;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J];浙江建筑;2006年02期
10 杨秋玲;马可栓;;轻骨料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J];铁道建筑;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前言[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烈芳;李荣;宋淑敏;;轻骨料混凝土工程应用案例[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昕成;丁建彤;钟阳;方泰生;甘永辉;郭玉顺;李雪;;结构轻骨料混凝土在昆明地区的工程应用及社会经济效益[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4 曾春发;曾耀广;关淑君;顾万黎;;轻骨料混凝土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高层建筑中的应用[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峰;邓景纹;;桥用结构轻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段军;丁建彤;郭玉顺;;1000-1400级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密度与强度关系[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世华;黄嵘;黄修斌;杨华星;杨如碧;陈林;索伟;张传镁;刘启华;甘伟;;结构用轻骨料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应小洋;姜天鹤;;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A];施工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9 夏春红;许勤;;长期荷载作用下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变形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10 ;前言[A];“第八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熊燕;软地基上起高楼[N];云南日报;2004年
2 李克;国内轻骨料混凝土技术云南领先[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3 陕西隆生建材有限公司 穆建忠;低强泵送轻质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思路及在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N];中国建材报;2011年
4 记者 杨煜莲;轻骨料混凝土模壳格构式墙体构件荣获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奖[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李静华;木框架结构 风光无限[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喜;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受剪性能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海龙;轻骨料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与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3 吴熙;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4 张云国;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红云;引气天然浮石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6 马骁;基于无机聚合物水泥的新型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邵永健;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季瑶;常温及火灾后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郭智峰;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杨伟松;学校多层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辉;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张皓;聚丙烯纤维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韧性及其相关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磊;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程一斌;轻骨料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及砌块传热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龙杰;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及微结构特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6 蒋磊;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在多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设计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永霞;基于陶粒吸水返水特性的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8 何科成;改性轻骨料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9 刘浩洋;轻骨料混凝土细观结构与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10 周泉丞;轻骨料混凝土性能及其孔结构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86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38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