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工业文明的进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文化变革的过程。人们对建筑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导致对工业建筑的保护也越发强烈,工业遗产这个概念也逐渐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由于工业遗产的出现和被破坏,关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得到了重视,成为了当前新的热门研究课题。本论文研究是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研究,以白城市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以搜集资料和是滴考察等方式对百城地区工业遗产进行整理和分析。白城市历史悠久,新石器晚期境内就已有人类生活,近代工业早期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机械建材、食品医药和造纸印刷等行业为主。创出了棉纱、无纺布、毛纺呢绒、电缆、汽车发动机连杆等一批名优产品。是近代工业发展比较早的地区,但是随着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因素、导致大量工程关闭,留下了很多的厂房空地和设备,从而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本课题的核心就是把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的资料系统的挖掘和整理出来,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百城地区近代工业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人事和评价进行全新的探索,对其保护与再利用及开发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根据白城地区的历史发展和地域性特征,评估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的价值,提升白城市的城市星星和地区竞争力,有效的保护工业遗产发展地方经济。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背景和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第二章主要是在系统的挖掘和整理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资料和现场调研走访的基础上,介绍白城是地区工业遗产的历史发展和调查情况及特点。第三章主要是通过对白城市地区国内工业遗产调查分析的前提下,评估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的价值,研究保护策略及在利用方法。第四章主要是在前几章的基础上提出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用实力来探索分析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的开发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984.114
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
1.3.1 相关概念
1.3.2 相关理论
1.4 课题研究对白城市的目的及意义
1.4.1 保护历史探索发展为目的
1.4.2 增强白城市城市竞争力为意义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白城市工业发展史及遗产类型特征
2.1 形成背景
2.2 白城市工业遗产的历史沿革
2.2.1 光绪三十四年白城市工业的萌芽时期(1908-1929)
2.2.2 民国十八年白城市工业起步阶段(1929-1934)
2.2.3 年东北沦陷后,社会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1934-1955)
2.2.4 集体所有制工业兴盛时期(1955-1977)
2.3 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的调查
2.3.1 白城市工业建筑历程
2.3.2 白城市工业遗产统计
2.3.3 重要历史工业遗产
2.4 白城市工业遗产类型分析
2.4.1 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类型
2.4.2 工业遗产的物质组成类型
2.4.3 丰富的建筑结构类型
2.5 白城市工业遗产特征
2.5.1 定点式的分布特征(1977 年之前)
2.5.2 工业建筑的风格特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城市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3.1 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现存问题及原因
3.1.1 现存问题
3.1.2 问题存在的原因
3.2 白城市工业遗产价值综述
3.2.1 价值判断原则
3.2.2 等级判断原则
3.3 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的价值判断方法和内容
3.3.1 价值评估方法
3.3.2 判定内容
3.4 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价值评定
3.4.1 工业遗产价值因素分析
3.4.2 工业遗产价值评定表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与开发模式研究
4.1 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策略及理念
4.1.1 符合城市发展的原则
4.1.2 保护的基本策略
4.1.3 保护的具体方法
4.2 白城市地区工业遗产开发模式与再利用方法
4.2.1 功能变更的开发模式
4.2.2 多样的改建思路
4.3 白城市工业开发模式研究以白城麻纺为例
4.3.1 白城市新工业园区简介与分析
4.3.2 白城麻纺基本情况分析与再利用方案
4.4 开发模式总结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辉;周武忠;;我国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研究述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2 ;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J];建筑创作;2006年08期
3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4 陆邵明;;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规划师;2006年10期
5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2期
6 俞孔坚;朱强;李迪华;;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上篇)[J];建设科技;2007年11期
7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8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欧美工业文化的复兴[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9 张京成;;我国工业遗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几点思考[J];科技智囊;2008年12期
10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磊;无锡近代工业遗产试论[D];扬州大学;2008年
2 王川;天津近代优秀工业遗产改造与利用浅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 伍福军;工业遗产景观再生设计倾向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王月;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8年
5 汪瑜佩;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旎;上海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基本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袁筱薇;维护再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郑彦洁;新旧之间[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1526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52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