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背景下乐安县传统村落及建筑地域特色研究——以珠溪村为例
本文关键词: 文化交流背景 传统村落及建筑 建筑形态 乐安县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必然会带来建筑文化的交融。传统建筑是表达地域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不同建筑文化交融碰撞过程中,兼具两种建筑文化基因同时又进一步融合创新产生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态。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地处临川文化圈和庐陵文化圈交汇处,其建筑形态同时受两种建筑文化的影响,结合当地的风土,经过吸纳、选择与融合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侧重于文化交流的角度,采用文化地理学、文化传播学、比较文化学的方法,以珠溪村为例,从临川文化与庐陵文化交流的背景入手,首先从宏观上分析该地区文化产生交流的因素,其次从中观上分析传统村落布局特色,最后从微观上分析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以期进一步丰富江西传统建筑文化研究成果。
[Abstract]: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s the main material carrier to express region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both two kinds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genes and further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have produced the architectural form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Lean County, Fu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Linchuan Cultural Circle and Luling Cultural Circle. Its architectural form is influenced by two kinds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ulture, through absorption, selection and integration to form a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xchange, the use of cultural geography,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aking Zhuxi Village as an example, start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Linchuan and Luling,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this area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and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you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the meso point of view.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enrich the achievements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e in Jiangxi province.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分类号】:TU98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星;晓笛;;并非以高为美 不能比比皆是 不是代言工具——标志性建筑 标志什么[J];建筑工人;2001年11期
2 徐涵,陈涛;“基本建筑”理性思维之美[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年09期
3 曹凌燕;俄罗斯建筑印象[J];上海艺术家;2005年04期
4 顾蓓蓓;西安风格建筑及其理论[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6期
5 崔彤;;还原的建筑[J];建筑创作;2006年03期
6 熊靓;;徐卫国与非线性建筑[J];中国科技财富;2006年11期
7 ;《建筑创作构思解析——变异·循环》[J];重庆建筑;2007年02期
8 彭蓉;;管窥建筑与雕塑的融合[J];安徽建筑;2007年04期
9 ;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J];商品与质量;2009年S7期
10 翁智伟;;复杂建筑形态的当代探索及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孝祥;;近代岭南侨乡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A];2002年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华晓宁;;建筑与景观的形态整合:新的策略[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3 韩杰;吕健梅;;技术与艺术的深层融合——试论当代建筑形态的科技特征[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4 张妍豪;孟欣;;走向自然的建筑发展趋势[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唐孝祥;;近代岭南侨乡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6 罗德启;;建筑·环境·文化·科技——综述《花溪迎宾馆》工程设计的个性与特色[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7 刘涛;;新而徽与徽而新的建筑形式探讨——两个不同环境中的游客服务中心设计构思[A];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谢华;;城区传统建筑的创新语意[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胡斌;陈蔚;熊海龙;;四川洛带客家传统聚落建筑与文化研究[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10 费志宏;;无言的教化者——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解读[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邱莎;建筑之道是“有”与“无”的辩证法[N];中华建筑报;2011年
2 ;静止的建筑,流淌的文明[N];解放日报;2012年
3 王麦玲;建筑无语 凝住历史脚步[N];中国信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许跃彬邋实习生 张思佳;各派建筑加速省会“大变样”[N];石家庄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屈菡;追求现代建筑的“文化韵味”[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朱以师;建筑永远是时代妥协的产物[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7 马生泓;对话KOW[N];中华建筑报;2008年
8 程思远;建筑与政治的和解?[N];中华建筑报;2011年
9 ;艺术家眼中的建筑[N];中华建筑报;2012年
10 广东建设报记者 谭抒茗;如何重拾建筑文化?[N];广东建设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涛;建筑形态演进的科技动因[D];天津大学;2012年
2 高峰;当代西方建筑形态数字化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向宁;当代复杂性建筑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洁;多维视野下的世博会建筑表达[D];同济大学;2008年
5 李鸽;当代西方先锋主义建筑形态的审美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碧娥;福建莆仙戏台建筑的装饰艺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向阳;榆林市党员干部培训中心黄土地貌规划及生土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庄昭奎;豫北平原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李关笑魁;基于多维视角的“非常规对称”建筑形态布局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郭倩;北京胡同四合院建筑解析研究及未来延续的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6 曾琳雯;重庆地区大中型百货商场中庭空间自然通风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高婵;冀南地区传统合院式民居空间形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8 靳维;建构视野下的建筑形态轻盈化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硕;当代寒地建筑形态地景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雷;现代地域建筑形态抽象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29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52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