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节点半刚性与二阶效应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分析模型
本文选题: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切入点:节点半刚性 出处:《施工技术》2017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综合考虑节点半刚性与二阶效应的影响,建立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分析模型。首先推导了考虑节点半刚性连接特性与二阶效应的水平杆单元的刚度矩阵,然后推导了考虑二阶效应的立杆单元的刚度矩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分析模型,进而定量分析了节点半刚性与二阶效应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内力与位移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与一阶弹性分析相比,节点半刚性连接特性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二阶弹性分析结果影响显著;二阶效应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剪力和弯矩影响显著,甚至导致部分构件的剪力和弯矩变号;节点半刚性连接特性和二阶效应的耦合作用,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内力(特别是剪力和弯矩)和位移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semi-rigid and second-order effects of joints, an analytical model of tall formwork brac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 Firstly, the stiffness matrix of horizontal bar elements considering the joint semi-rigid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econd-order effect is derived. Then, the stiffness matrix of standing bar element considering second-order effect is deduced, and the analysis model of tall formwork brac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semi-rigid and second-order effects on the internal force and displacement of tall formwork bracing system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order elastic analysis, The effect of joint semi-rigid connection on the second order elastic analysis results of tall formwork bracing system is significant, and the second order effect on shear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of tall formwork bracing system is significant, even leading to shearing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change sign of some members. The coupling of semi-rigid connections and second-order effect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ternal force (especially shear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and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of tall formwork braced system.
【作者单位】: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TU75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健;王启秀;;浅谈如何预防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坍塌[J];建筑安全;2013年01期
2 杨飚;;关于建筑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分析[J];门窗;2013年04期
3 陈超;刘魁;;人字柱整体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应用总结[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S1期
4 龙晓葵;;高度重视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J];甘肃科技;2006年01期
5 李启华;王伟;陈伟东;林璋璋;;不同结构形式的多层模板支撑体系的数值模拟[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陈明;吴玉书;胡晓武;;某大楼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J];消费导刊;2007年04期
7 欧伙明;;高层建筑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探讨[J];福建建筑;2007年07期
8 易兴中;;悬空74.97m结构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计算[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9 潘丽君;杨先忠;洪笑;林璋璋;;多层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支撑拆除时间与方式[J];浙江建筑;2008年02期
10 黄联盟;;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撑体系施工[J];福建建筑;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兵;于观春;梁文义;;大面积超高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A];施工企业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义玲;;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管理[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瑞星;叶新明;孙成烟;;高层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A];施工企业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中胜;黄联盟;;11000M~3卵形消化池的模板支撑体系[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俊增;吴浩东;徐新刚;;超高大跨度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A];施工企业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季三荣;李玉;;从模板坍塌事故频发谈大型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的管理重点及措施[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7 张之峰;曹现雷;周学军;;钢框架的二阶效应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成喜;;高层钢框架的二阶效应[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任旭峰;叶克俭;;钢管脚手架作为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10 赵成文;颜双月;范晋;;梁柱线刚度比对平面框架二阶效应的影响[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韩庆文、通讯员岳建宣;潮州二建等8家建企被通报[N];广东建设报;2012年
2 郭忠胜 李美玲;浅谈高大墙板单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工程[N];中华建筑报;2012年
3 谢关明 徐涛 杨国民;高层住宅工程结构转换层模板及支撑的施工与管理[N];中华建筑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邢爱婷;“找茬”找出优质项目[N];中华建筑报;2013年
5 江梅 孔丽莉;钢龙骨顶板模板解难题[N];中国建设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袁雪霞;建筑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韩风霞;钢筋混凝土细长柱结构精细化分析模型及动力二阶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薛强;考虑二阶效应的钢框架抗震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4 赵钦;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二阶效应及串并联模型[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毅;钢筋混凝土结构二阶效应及设计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魏巍;考虑非弹性及二阶效应特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强度问题与稳定问题[D];重庆大学;2004年
7 蔡志恒;双周期标准化的弹塑性反应谱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周期石;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静力和动力性能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妍;多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期荷载传递规律与安全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瑞良;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分析[D];广西大学;2014年
3 王思;超高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案例分析与数值优化[D];湘潭大学;2015年
4 唐伟;扣件式钢管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5 胡锋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松;高大重载模板支撑体系承载力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7 彭展;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8 简超军;大跨度框架结构施工期多层模板支撑体系时空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鑫;考虑初始缺陷的扣件式模板支撑体系性能研究[D];烟台大学;2016年
10 李闯;碗扣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74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57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