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压实膨胀土非饱和抗剪强度的湿度与密度效应

发布时间:2018-03-09 13:37

  本文选题:非饱和土 切入点:压实土 出处:《岩土力学》2017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获得压实膨胀土在湿度与密度变化范围内的抗剪强度全貌,采用非饱和直剪试验测定38种湿度与密度组合状态下荆门弱膨胀土的抗剪强度,获得了湿度从风干到饱和、密度在孔隙比0.539~1.089范围内的抗剪强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剪切过程中试样大多呈应变软化,仅在低密度与高湿度组合下产生应变强化。高密度与低湿度组合下易出现"应力跌落"。相同密度下,随湿度增大,土体塑性变形能力增强。相同湿度下,随密度降低,土体塑性变形能力增强;(2)非饱和抗剪强度与总黏聚力均随湿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呈现出显著的"山峰效应";(3)非饱和抗剪强度、总黏聚力、总内摩擦角均随密度减小而显著降低,呈现出显著的"密度效应"。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a complete view of the shear strength of compacted expansive soil in the range of humidity and density variati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Jingmen weakly expansive soil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moisture and density was measured by unsaturated direct shear test, and the humidity from air drying to saturation was obta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shear strength of density in the range of 0. 539 ~ 1. 089.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mens show strain softening in the shear process. Strain strengthening occurs only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low density and high humidity.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density and low humidity, it is easy to appear "stress drop". At the same density,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ability of soi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umidity, and decreases with density at the same humidity. (2) the unsaturated shear strength and the total cohesive force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humidity, and show a significant "peak effect" of unsaturated shear strength and total cohesion. The total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ecrease of density, showing a significant "density effect".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009118)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No.17A560008)~~
【分类号】:TU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俊然;孙德安;姜彤;黄志全;;宽广吸力范围内弱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及其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2 陈正汉;;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3 张鹏程;汤连生;邓钟尉;姜力群;;非饱和土湿吸力与含水率的定量关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4 盛岱超;杨超;;关于非饱和土本构研究的几个基本规律的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5 孔令伟;周葆春;白颢;陈伟;;荆门非饱和膨胀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10期

6 林鸿州;李广信;于玉贞;吕禾;;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7年09期

7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8 汤连生;从粒间吸力特性再认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9 陈正汉,王永胜,,谢定义;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安全;岳建伟;宋达;杨光辉;;黄泛区非饱和粉土压缩模量和有效应力参数的探讨[J];应用力学学报;2017年04期

2 王斯海;王旭东;李宇晗;;基于吸应力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3 杨校辉;朱彦鹏;郭楠;;高填方土石混合料强度与变形特性及沉降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4 姚志华;陈正汉;李加贵;韦锋;刘军忠;;基于CT技术的原状黄土细观结构动态演化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3期

5 李新明;张昊;孙玉周;;基质吸力作用下非饱和粉土强度特性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6 舒海辉;周亚军;;非饱和多孔介质应力渗流耦合分析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7年06期

7 张锐;王欢;郑健龙;;恒定初始干密度状态下膨胀土的有荷膨胀试验[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8 黄景华;陈朝晖;秦文涛;;降雨条件下二维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9 廖忠浈;;斜坡水-土力学作用研究发展与展望[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7年03期

10 黄佩;鲜志娟;武中鹏;邓凯伦;佘孟飞;刘宏;;甘孜地区高填方回填土三轴试验研究[J];贵州科学;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峻豪;陈正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渠坡换填土广义土 水特征曲线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2 孙德安;张俊然;吕海波;;全吸力范围南阳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J];岩土力学;2013年07期

3 秦冰;陈正汉;孙发鑫;方祥位;刘月妙;王驹;;高吸力下持水曲线的温度效应及其吸附热力学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4 姚志华;陈正汉;黄雪峰;覃小华;章峻豪;;非饱和Q_3黄土渗气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5 姚志华;陈正汉;黄雪峰;张世径;杨校辉;;非饱和原状和重塑Q_3黄土渗水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6 孔令伟;陈正汉;;特殊土与边坡技术发展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7 姚志华;黄雪峰;陈正汉;张建华;;兰州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试验综合观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陈正汉;秦冰;;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变量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1期

9 王协群;邹维列;骆以道;汪建峰;邓卫东;;考虑压实度时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温度对吸力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10 苗强强;陈正汉;张磊;黄雪峰;钱尼贵;;非饱和黏土质砂的渗气规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学术研讨会纪要[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2 吴礼舟;黄润秋;;一维非饱和土热-湿耦合的数值解[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3 杨代泉;沈珠江;;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固结的数值计算[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1年04期

4 王钊;;《非饱和土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论会[J];土工基础;1992年01期

5 王永胜 ,谢定义 ,郭庆国;非饱和土中气体的运动特性与渗气系数的测定[J];西北水电;1993年01期

6 毛尚之;非饱和土吸力控制的渗析技术[J];工程勘察;2000年06期

7 陈正汉,卢再华,朱元青;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01年05期

8 张引科,昝会萍,黄义;非饱和土的渗透函数方程[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李兆平,张弥,赵慧丽;含水量的变化对非饱和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4期

10 武文华,李锡夔;非饱和土的热-水力-力学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丙印;王昆泰;;非饱和土污染物抽气清除法及有限元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王成华;李广信;王真;;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简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李向东;罗晓辉;吴瑞麟;;非饱和土损伤模型与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晓冬 阳雄 郑明朗;陈正汉:厚木板钻二十年[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育青;非饱和黏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刘文化;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影响及非饱和土本构关系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5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6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汪东林;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必雄;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填方路基的渗流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帅;非饱和原状黄土三轴增湿剪切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辉;川西山区崩坡积混合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动本构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蒋振宇;非饱和土中地铁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小慧;魏家沟滑坡滑带土非饱和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年

6 霍攀;两种应力路径的非饱和CH_3COOH污染土强度与变形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毛清志;石家庄地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三轴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祁晓翔;杭州典型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马璐;重庆地区极端气候对非饱和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沈宏亮;非饱和红壤土降雨入渗与强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8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588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b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