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氧化镁碳化搅拌桩模型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活性氧化镁 切入点:碳化 出处:《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软弱土须经适当的人工处理才能满足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承载需要,而MgO碳化搅拌桩法是一种创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即将CO_2气体通到拌有活性MgO的搅拌桩体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稳定性好、承载力高的复合地基。基于此,采用人工挖孔制桩法,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不同CO_2通气压力下室内搅拌桩模型试验,碳化过程中进行桩体温度监测,碳化后对桩体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含水率测试。结果表明:搅拌桩温度在不足2h碳化时间可达到最高,且峰值温度在初始含水率为20%时最高、在15%时次之、在30%时最低;峰值温度随CO_2通气压力增加而增加。碳化搅拌桩强度随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减小,随CO_2通气压力增加而增加,且强度随含水率呈指数形式递减。碳化搅拌桩模型试验将为MgO碳化技术在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Abstract]:Soft soil must be treated manually to meet the bearing capacity needs of buildings and infrastructure, and MgO carbonized mixing pile is an innovative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that is, CO_2 gas flows into the mixing pile body with active MgO. Through a serie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actions,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good stability and high bearing capacity was formed. Based on this, the indoor mixing pile model test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and different CO_2 ventilation pressure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manual digging pile making method. During carbonation, the pile temperature is monitored, and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pile are tested after carbon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xing pile temperature can reach the highest in less than 2 h carbonization time, and the peak temperature is the highest when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is 20. The peak temperatu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_2 pressure. The strength of carbonized mixing pil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an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_2 pressure. And the strength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moisture content. The model test of carbonized mixing pile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gO carbonization technology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省城市地下工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9032,41330641,41372308) 国家重点研发课题(2016YFC0800201)
【分类号】:TU4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亚娟;白林;严子春;;活性氧化镁除氟条件的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05期
2 董金美;余红发;李颖;乔宏霞;王梅娟;;活性MgO定量分析标准方法的比较研究[J];盐湖研究;2011年02期
3 莫立武;Daman K PANESAR;;高浓度二氧化碳碳化活性氧化镁水泥浆体的显微结构(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4年02期
4 涂平涛;菱镁材料及制品标准的有关问题分析及商榷[J];砖瓦;2005年05期
5 朱利霞;张蓓;杨雪梅;;活性氧化镁降氟的试验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8年01期
6 北京建井所冻土力学课题组;人工冻土瞬时无侧限抗压强度特征的试验研究[J];建井技术;1991年06期
7 张育芗;室内钻孔模型试验[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0年02期
8 潘孝良;;浅谈模型试验法的理论和应用[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9 刘小丽;张丹丹;刘凯;苏媛媛;;一种直剪式模型试验设备的设计及应用[J];岩土力学;2010年S2期
10 陈秉聪;相似理论及模型试验(五)[J];拖拉机;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鸿泰;;论岩石工程问题的相似材料模型试验[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2 朱永全;;多功能平面应变模型试验装置[A];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3 陈卫兵;郑颖人;雷文杰;;沉埋桩加固滑坡体模型试验的三维有限元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邓安福;曾祥勇;;某大型水压机基础模型试验有限元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5 刘金元;刘纯洁;刘国彬;;离心机模型试验在挡土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概况[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6 李昀;张子新;;相似模型试验中土质相似材料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宋雅坤;郑颖人;雷文杰;;沉埋式抗滑桩机制模型试验数值分析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翔;何天祺;;三峡电站主厂房夏季分层空调模型试验及其初步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黄雨;黄清;吴晓峰;叶为民;;循环荷载作用下基桩模型试验设备的开发[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建中;陈港;余立荣;葛欢;;长江/洞庭湖模型试验大厅拉索工程施工[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丕建;黄河口物理模型基地建设初战告捷[N];黄河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后维;镁基建筑墙体防火保温材料体系及性能的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2 张校申;活性氧化镁制备及镁基水泥膨胀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许淼;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童琦;粉煤灰—矿粉固化疏浚淤泥力学特性及机理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5 钟诚;固化石粉的力学性质试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6 宫保聚;CFG固化铅污染土强度特性和耐久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7 高琦;纤维泡沫颗粒轻质土力学性质试验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8 万畅;纤维加筋土强度特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9 吴建清;置筋式挡土墙承载特性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张强;Y形桩竖向承载特性的透明土模型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06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0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