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栓焊连接梁柱子结构抗倒塌性能分析
本文选题:钢框架 切入点:栓焊连接节点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钢框架中栓焊连接节点的两跨三柱型梁柱子结构进行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在连续倒塌条件下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抗连续倒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破坏表现出多次、间断性破坏特征,先是失效柱梁柱节点处梁端受拉翼缘发生断裂,进而梁端受拉翼缘与边柱连接附近处发生断裂;试件因两跨梁协同工作在后期阶段可提供高于前期受弯阶段的承载力,表现出较为富余的后期强度储备.同时对影响钢框架梁柱子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边界条件(边柱刚度和周边构件约束)进行数值分析,若边柱足够梁端约束,则周边构件对结构抗倒塌承载力的提高影响较小.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onotone static loading test is carried out on a two-span three-column beam-column structure with bolted joints in steel frame. The failure mode and anti-collapse mechanism of the specimens under continuous collapse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of the specimens is repe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mittent failure are as follows: firstly, fracture occurs at the tensile flange of the beam end at the node of the failure column Liang Zhu, and then the fracture occurs nea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ension flange of the end of the beam and the edge column; Because the two span beams work together in the later stage, the specimens can provide higher bearing capacity than in the early bending st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edge column stiffness and peripheral member constraint) that affect the continuous collapse performance of steel frame beam column structure are analyzed. If the edge column is enough for beam end constraint, The peripheral member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llapse resistance of th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442)
【分类号】:TU391;TU3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克勤;;非协调动态子结构综合法[J];振动与冲击;1989年03期
2 肖建庄,黄珏,李杰,张建荣;两层半子结构框架试验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1期
3 吴军;张洵安;奚家米;;巨型—子结构控制体系抗震特性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3期
4 何斌;孙千伟;唐伟平;;子结构在大型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10期
5 侯吉林;欧进萍;;基于局部时间序列的约束子结构修正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6 侯吉林;欧进萍;;基于局部模态的约束子结构模型修正法[J];力学学报;2009年05期
7 侯吉林;欧进萍;;基于局部脉冲响应的约束子结构修正法[J];工程力学;2009年11期
8 杨秋伟;刘济科;李翠红;;基于局部静力测试的约束子结构修正法[J];振动与冲击;2012年09期
9 邓利霞;吴斌;杨现东;;动力实时子结构试验中心差分法的稳定性[J];中国测试;2012年03期
10 贾杰;李静辉;李保磊;;基于子结构的非线性滞变体系的滑模分散主动控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学前;;含“刚性”子结构系统的有限元建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2 胡彦超;陈章位;;考虑连接动态特性的子结构综合方法及其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正山;吴志刚;;大型有限元模型子结构迭代降阶技术[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冯帆;王强;刘丹;王迪;;子结构拟动力实验的研究[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4)[C];2009年
5 陈再现;王焕定;王凤来;;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结构拟动力子结构试验研究[A];新型砌体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下册)——配筋砌块砌体研究成果汇编[C];2010年
6 李妍;吴斌;欧进萍;;防屈曲支撑的实时能量守恒子结构试验[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7 白建方;楼梦麟;;基于动力子结构的并行有限元理论及其在复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面的应用[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忠;韩丽;任方;李海波;王建民;邱吉宝;;动态子结构方法在星箭耦合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张盛;方杰;张洪武;陈飙松;;多重多级子结构动力特征值分析的Lanczos算法[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美艳;韩平畴;唐国安;;固定Ritz基子结构灵敏度综合方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华中科技大学外存储系统国家专业实验室 徐君明 黄浩;打破瓶颈的InfiniBand[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刘俊杰;50万人奔考研[N];华夏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祥秀;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妍;防屈曲支撑的抗震性能及子结构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常新功;基于混合进化算法的子结构发现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陈再现;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结构拟动力子结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王倩颖;实时子结构试验方法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张元标;产品运输包装系统逆子结构分析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7 张坤;不完备测点结构损伤与荷载的同步识别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浩然;薄壁空心桥墩的震损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孔文江;基于反弯点的子结构试验方法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翟璨;基于图核的化合物分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黄俊旗;含减振子结构的巨型框架结构体系减震分析和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彬;橡胶—质量系统的子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6 姚尧;基于OpenFresco的非线性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凯洋;钢框架混合试验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代长顺;预压碟簧自恢复耗能支撑及支撑子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门颖;基于正分析的实时识别混合模拟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王超;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的模型修正法[D];湖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44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4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