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紧凑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本文选题:城市空间结构 切入点:紧凑度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1期
【摘要】:城市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关注的热点。以南京市为例,测度了城市空间结构紧凑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二者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南京市2002、2007和2012年的城市空间结构均属于较不紧凑状态,且呈下降趋势;"中心区"紧凑度高,且呈上升趋势,城市内部填充与城市外围蔓延扩张现象并存。(2)2002~2012年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属于中等水平,且呈下降趋势,南京市各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明显。(3)城市空间结构紧凑通过距离和交通可达性来影响城市内部要素在空间的分布,最终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基于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城市内部空间合理组织,尤其是加强对交通设施的投入,促进城市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与流通,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Abstract]: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 the compact degree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urban land use efficiency are measur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f Nanjing in 20022007 and 2012 is not compact and has a downward trend, and the "central area" has a high compactness and an upward trend. The urban land use efficiency of Nanjing from 2002 to 2012 belongs to the medium level, and shows a downward trend, and the phenomenon of urban interior filling and urban periphery spreading and expanding coexists, and the urban land use efficiency in Nanjing from 2002 to 2012 is in a moderate level. The difference of urban land use efficiency in every district of Nanjing is obvious. 3) the compact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fluences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interior elements in space through distance and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finally affects the urban land use efficienc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rational organization of urban interior spa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the investment 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and circulation of urban elements in space should be promoted, and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land use should be improv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11)~~
【分类号】:TU984.113;F29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杉;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3期
2 李磊;绍兴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J];四川建筑;2005年01期
3 冯维波;;试论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J];重庆建筑;2006年Z1期
4 姜石良;崔建甫;;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探讨[J];规划师;2006年07期
5 熊理然;骆华松;;现代新昆明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及实现路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4期
6 冒亚龙;;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以重庆为例[J];华中建筑;2006年08期
7 冒亚龙;欧阳梅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J];规划师;2006年12期
8 闫格;李磊;;水乡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特点——绍兴越城组团地区城市结构变迁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徐天铁;;城市空间结构调控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科技资讯;2007年35期
10 徐琳;刘晨阳;;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互动关系及启示[J];山西建筑;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邹莹;田冬林;郭凯;李鑫;李铁鹏;;基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沈阳城市空间结构选择[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大伟;黄薇;;复杂性理论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复杂性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田洁;刘晓虹;贾进;;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战略选择——以济南市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博;程英男;;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闫晶晶;;西安工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曹国华;;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亚文;;工业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以太原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柳;温荣晓;;谈经济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9 陆邵明;;近现代外滩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相关因素的演变研究[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10 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崔凌云;兰州城市空间结构将大幅调整[N];兰州日报;2014年
2 邵德化;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市政府研究室 高平;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认识[N];常州日报;2010年
4 赵燕菁;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实例[N];南方周末;2004年
5 张新民 杨仲义 ;合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N];天津日报;2004年
6 锡林浩特市城市规划局;坚持规划理念创新 服务创新 不断提高城市规划水平[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晓晨;积极稳妥推进改造工程[N];威海日报;2007年
8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 魏伟 张俊良;城市空间结构变动对人口分布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马艺轩;打造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4年
10 李传良 鸡西市副市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N];黑龙江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伊娜;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减载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3 高峰;城市演化与居民分布的复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韩凤;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竞梅;上海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宋樝;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荣;从煤矿城市到山水城市[D];东南大学;2004年
8 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刘露;天津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小龙;上海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谢鹏程;城市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6年
3 赵莹;大城市空间结构层次与绩效[D];同济大学;2007年
4 金玲;城市空间结构视角下的城市竞争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 车志晖;包头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彦强;兰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及绩效评价[D];兰州大学;2012年
8 郭佳婧;城市化影响下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雯君;清末(1902)以来万州城市空间结构和职能的演变[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森;干旱区绿洲型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6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8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