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温度和应力条件下北山裂隙性花岗质岩石抗剪机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11:06

  本文选题:抗剪强度 切入点:PFC~(2d)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含裂隙岩花岗岩为高放废料填埋和地热开采工程提供了较好的地质条件。将基于离散元(DEM)这种数值方法的计算机编程仿真实验与岩石物理模拟相互佐证,并将实验过程中局部应变强化带的应力分布变化和微裂隙贯通路径进行输出,解决了由于断裂效应中无法用肉眼和捕捉的变形表现,同时也揭示了从微小裂纹扩大到大尺度断裂的机理。本文中利用DEM方法,建立了3组含多项高温-冷却处理的对比实验。每组模型中预设温度为100°C、200°C、300°C和400°C,在每种温度下分别进行高温剪切实验和进行冷却处理后剪切实验,以模拟岩石断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扩展途径,从而为断层,特别是逆冲退覆构造中次生断层发育方式提供新观点和理论依据。实验模拟的样品是中核集团位于甘肃北山地区高仿废料填埋区的花岗岩,石英含量为30%,长石60%,云母约为10%,借助扫描电镜(SEM)对不同温度加热后的花岗岩进行观察,发现在400°C加热和冷却条件下,该花岗岩样品出现了明显的沿石英边界发育的热开裂,以及长石内部沿解理发育的穿晶开裂。将热处理之后的样品进行岩石力学实验,对其失稳断裂途径进行观察分析,发现经高温处理的岩石样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强度提升,断裂韧性加强的表现。利用数值模拟对温度处理和岩石力学实验进行细观结构分析发现,在温度提升导致热开裂密度提升的同时,某些矿物解理发育的矿物附近裂纹密度高于样品中裂纹的平均密度,导致在裂纹联合扩展过程当中受到应力分布改变的影响,同时试样的抗剪强度发生改变。
[Abstract]:The fissure rock granite provides better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landfill and geothermal mining engineering. The computer programm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 based on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and the rock physical simulation are proved mutually.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 strain strengthening zone and the path through the microfracture are outputt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which solves the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which can not be captured by the naked eye because of the fracture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mechanism of extending from small crack to large scale fracture is revealed. In this paper, the DEM method is used. Three groups of contrastive experiments were established, in which the preset temperatures were 100 掳C, 200 掳C, 300 掳C and 400 掳C, respectively. The high temperature shear experiments and the post-cooling shea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each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propagation path of rock fractur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t is called fault. In particular, a new viewpoint and theoretical basis are provi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faults in thrusting and retreating tectonics. The sample simulated by the experiment is a granite located in the high imitation waste landfill area of Beishan area, Gansu Province. The content of quartz is 30, feldspar is 60 and mica is about 10.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granites he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re observed. It is found that under the heating and cooling conditions of 400 掳C, the samples of the granite show obvious thermal cracking along the boundary of quartz. And the transgranular cracking developed along cleavage in feldspar. The rock mechanics experiment of the samples after heat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unstable fracture path was observed and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samples treated at high temperature increased to a certain extent.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analyz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emperature treatment and rock mechanics experim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thermal cracking dens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density of cracks near some minerals developed by cleavage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density of cracks in the sample, which results in the change of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shear strength during the process of crack joint propag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松;刘成禹;张晓彤;;两种岩石材料表面剥落特征及形成机制差异性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2 李明田;李术才;杨磊;张宁;;类岩石材料中表面裂纹扩展模式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9年01期

3 衣永亮;曹平;蒲成志;;静载下预制裂隙类岩石材料断裂实验与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韦港,任汉玲;岩石非线性强度方程及其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年05期

5 谢卫红;高峰;谢和平;;细观尺度下岩石热变形破坏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5年04期

6 张均锋;祁涛;李正国;;岩石材料的三维各向异性损伤破坏模型与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7 奚正志;周占波;陈洪;;岩石断裂和损伤的研究现状[J];山西建筑;2008年05期

8 宛新林;聂细江;席道瑛;;岩石对冲击波的非线性动态响应[J];实验力学;2010年03期

9 任隽;陈东柏;戴王强;陈运平;潘纪顺;;岩石滞后非线性弹性响应的物理模型[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3期

10 罗荣;曾亚武;曹源;黎玲;;岩石非均质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亚武;赵震英;陶振宇;;岩石材料的分叉和稳定性[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孙钧;潘鼎元;;岩石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A];岩石力学新进展[C];1989年

3 黄理兴;陈奕柏;;我国岩石动力学研究状况与发展[A];第八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雷冬;余快;李昂;邵国建;任青文;;岩石材料全场变形测量和损伤应变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俞茂宏;昝月稳;张永强;胡小荣;;岩石材料模型发展100年回顾[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黎立云;车法星;刘大安;;类岩石材料多裂纹模型破坏分析[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银平;王元汉;;压缩荷载下岩石中的单翼滑动裂纹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吉坤;;基于流固耦合的岩石细观破坏分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杜春志;刘卫群;茅献彪;;非协调数值方法及岩石材料脆断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尤明庆;苏承东;申江;;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与动态参数[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一 凡;为使建筑物坚如岩石[N];中国质量报;2004年

2 王殿华;袁奎荣把名字刻在花岗岩上的地质学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3 博雅;花岗岩类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有本质差别[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新保;近场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岩石类材料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15年

2 李文;基于钻进响应的岩石(体)特性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3 李宏松;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李清;爆炸致裂的岩石动态力学行为与断裂控制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王科强;浙西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施彬;东昆仑黑海地区加里东期过铝质花岗岩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7 周洁;江南造山带东段含钨花岗岩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叶张煌;江西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特征及形成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禹丽;三江腾冲—保山地块中生代岩浆岩成因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夏栋;南方花岗岩区崩岗崩壁稳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温度和应力条件下北山裂隙性花岗质岩石抗剪机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夏晗;动态荷载下岩石裂纹的扩张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胡翔凯;表镶CBN钻头研制及其岩石钻进负载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丁严昊;螺旋型取芯钻头岩石钻进负载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白象元;应力波作用下脆性材料破坏过程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金浩;岩石材料损伤—断裂转换实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彭秋凡;加卸荷条件下岩石浆体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8 李瑞;基于细观力学的岩石热膨胀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杨凡;微波照射下岩石损伤机理的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10 高玉柱;基于隧道掘进破岩的微波弱化岩石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5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95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