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视角下的高新区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本文选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产业升级 ; 参考:《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以创新技术研发为主的产业集聚空间,承担着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重大责任。发展前期由于国家经济导向和对特定区域的规划布局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高新区的产业空间规划无法承载目前产业升级发展的空间需要。本文立足我国目前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结合“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及“互联网+”这些新发展战略的推广和普及,研究了我国高新区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与产业发展升级不相匹配的现状,得出我国高新区土地不集约、功能不匹配、配套不完善、环境不协调等空间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访问、政策研究等研究方法,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思维,从宏观方面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中观方面的市场因素、产业环境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微观方面的产业自身因素、创新能力因素等不同维度探讨了影响高新区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在土地利用方面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分配用地功能构成、提高土地开发强度、混合利用空间布局,从产城融合角度应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生态环境景观,在产业集聚方面应促进产业空间集聚、创新空间集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而对高新区产业空间进行优化布局的观点。最后以绵阳高新区为实例进行验证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
[Abstract]:China's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is a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space based on innova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hich bears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of transform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to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In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due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orientation and the lack of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planning and layout of specific regions, the indust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high-tech zones can not carry the current spatial needs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urgent need of China's current industrial upgrading,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made in China 2025" action plan and the "Internet" of these new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and popularize.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the industrial spatial layout of high-tech zones in China does not match with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atial layout of high-tech zones in our country, such as the land is not intensive, the function is not matched, the support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the environment is not coordinated.Through theoretical study, field visits, policy research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combined with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domain comprehensive thinking, from the macro aspects of natural factors, social factors, meso-market factors,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rastructure factors,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dustri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gh-tech zones are discussed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such as the micro factors of industry itself and the factors of innovation ability.In the aspect of land use, we sh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rationally distribute the functional composition of land, improve the intensity of land development, make use of the spatial layout in a mixed way,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from the angl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ity.In order to perfect the urban supporting service facilities and enhanc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we should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novate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construct th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layout of the industrial space in the high-tech zones.Finally, Mianyang high-tech zone as an example to verify the analysis, targeted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lanning recommend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98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伟;路林;;北京市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2 花建;;面向2020年的上海文化产业空间布局[J];上海城市规划;2012年03期
3 张文奇;;平谷新城产业空间布局[J];北京规划建设;2006年06期
4 ;规划专家热议后世博 继续优化上海城市产业空间布局[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22期
5 黄娉婷;张晓平;;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布局演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4年01期
6 章建豪;王兴平;;基于GIS的开发区产业空间布局评价研究——以常州市天宁经济开发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09期
7 景体华;刘治宗;;从开发区到新城:亦庄产业空间布局新框架[J];北京规划建设;2006年01期
8 沈丽珍;黎智辉;陈香;;产业链视角下工业区产业空间布局方法研究——以盘锦船舶工业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年07期
9 苏波;;“十二五”转型升级的六大任务[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年07期
10 ;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J];中国包装工业;2013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东;;京津廊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2 张丽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须科学规划金融产业空间布局[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雍雍;朱静怡;徐溯源;;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城镇发展互动机制初探——以浙江文化城·暨海宁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蕾;构建“326”产业空间布局[N];酒泉日报;2011年
2 记者 刘芝毅;我省优化城镇产业空间布局[N];江西日报;2012年
3 记者李响 实习生张奕晗;严格节能环保准入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N];唐山劳动日报;2013年
4 刘精锐 记者 张琦;提升园区载体功能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N];牡丹江日报;2014年
5 特约记者 朱志刚;伊川产业空间布局新鲜“出炉”[N];洛阳日报;2011年
6 特约记者 丁武健邋朱振雷;潜江产业空间布局基本成型[N];长江日报;2007年
7 顾红;T型产业拉开产业空间布局[N];连云港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钟文;全域成都 工业产业空间布局梯度发展[N];成都日报;2009年
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 王晓明;东西联动 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10 记者 姜瑜;需重新审视核能发展及公共安全[N];上海金融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玲;信息产业区位因素及对该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宋晨;跨期投资收益与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王换茹;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4 李波;大城市近郊区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张瑞;基于土地资源禀赋的四川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6 王璨;产业升级视角下的高新区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7 曾艳林;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演变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宋欣茹;庄河市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鹏;杭州都市圈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施刚;宁波市海洋产业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5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45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