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下黄土强度衰减与结构强度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干湿循环 + 黄土 ; 参考:《岩土力学》2017年07期
【摘要】:针对干湿循环作用下黄土强度问题,系统地开展了常规三轴试验,提出了黄土结构强度和衰减强度的求取方法,探讨了不同围压和含水率对结构和衰减强度的影响,研究了黄土结构与衰减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结构和衰减强度都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且呈良好的对数函数关系;结构和衰减强度都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对结构和衰减强度的研究,发现多次干湿循环后原状黄土的强度衰减值与相应的重塑黄土的强度衰减值和黄土的结构强度之和基本相等,证明多次的干湿循环作用不仅仅打破了原状黄土的结构强度,并最终使得其与重塑黄土具有基本相同的土体结构。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loess strength under dry-wet cycle, the conventional triaxial test was carried out systematically,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attenuation strength of loess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attenuation strength was discuss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ess structure and attenuation strength i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and attenuation strength of loes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show a good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the structure and attenuation strength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and have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attenuation strength,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ength attenuation value of the original loess after several dry and wet cycles is basically equal to the corresponding strength attenuation value of the remolded loess and the sum of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loess.It is proved that many dry and wet cycles not only break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undisturbed loess, but also make it have the same soil structure as remolded loess.
【作者单位】: 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学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No.2013BAJ06B04)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No.2012KTDZD03-04)~~
【分类号】:TU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宁宁;骆亚生;;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与强度特性的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2 田堪良;王沛;张慧莉;;考虑结构性的原状黄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探讨[J];岩土力学;2013年07期
3 陶虎;邵生俊;李小林;马秀婷;;黄土的非饱和特征参数与结构性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4 赵天宇;王锦芳;;考虑密度与干湿循环影响的黄土土水特征曲线[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5 刘奉银;张昭;周冬;赵旭光;朱良;;密度和干湿循环对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6 刘宏泰;张爱军;段涛;连江波;董晓宏;;干湿循环对重塑黄土强度和渗透性的影响[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7 张芳枝;陈晓平;;反复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的力学特性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8 吕海波;曾召田;赵艳林;卢浩;;膨胀土强度干湿循环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12期
9 邓国华;邵生俊;高虎艳;;土的综合结构势及结构性参数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10 何青峰;林斌;赵法锁;;西安地区马兰黄土的结构强度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颜斌;洛川剖面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力学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兴;张静波;吕岩松;杨露;江洎洧;;干湿循环对板岩填料抗剪强度劣化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7年07期
2 丁文斌;何文健;史东梅;蒋光毅;蒋平;常松果;;干湿作用对紫色土坡耕地生物埂土壤抗剪强度衰减—恢复效应[J];草业学报;2017年06期
3 吕发友;鲍玉海;贺秀斌;张淑娟;唐强;王铭烽;曹植菁;;三峡水库消落带淹水——落干交替下紫色土力学特性变化模拟[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3期
4 简文彬;胡海瑞;罗阳华;唐炜业;;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5 张媛媛;邵珠山;齐晋阳;;基于反正切函数的西安黄土动本构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6 刘文生;吴作启;梁怀杰;;南票矿区松散层土体结构性参数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7年06期
7 潘林娜;李顺群;贾红晶;桂超;;基于轴平移技术测试方法的误差修正与评估[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03期
8 李新明;尹松;乐金朝;;掺钢渣土强度的干湿循环劣化效应及机理研究[J];公路;2017年05期
9 王艳涛;程谦恭;王小芳;蓝康文;张玉超;向越;;石灰改良膨胀土高铁路堤离心模型对比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7年07期
10 徐雪峰;;干湿循环对山区水库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J];水利技术监督;201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志辉;干湿循环下黄土的强度及微结构变化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娟娟;考虑物质结构和制样差异的黄土强度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3 闫亚景;结构在非饱和黄土抗剪特性中的控制机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堪良;张慧莉;马俊;;基于强度条件的黄土结构性静力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7期
2 刘奉银;张昭;周冬;赵旭光;朱良;赵薇;;影响GCTS土水特征曲线仪试验结果的因素及曲线合理性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于清高;邵生俊;佘芳涛;张建辉;;真三轴条件下Q_2黄土的破坏模式与强度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1期
4 邵生俊;郑文;王正泓;王帅;;黄土的构度指标及其试验确定方法[J];岩土力学;2010年01期
5 冯志焱;谢定义;;复杂加载条件下原状黄土结构性定量化参数变化全过程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汪东林;栾茂田;杨庆;;重塑非饱和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3期
7 陈正汉;方祥位;朱元青;秦冰;魏学温;姚志华;;膨胀土和黄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1期
8 邵生俊;邓国华;;原状黄土的结构性强度特性及其在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分析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9 慕现杰;张小平;;干湿循环条件下膨胀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S1期
10 刘海松;倪万魁;颜斌;王朝阳;;黄土结构强度与湿陷性的关系初探[J];岩土力学;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海松;考虑沉积环境和应力历史的黄土力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骆亚生;非饱和黄土在动、静复杂应力条件下的结构变化特性及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忠意;邓安;周亚东;王海波;;干湿循环下复合固废填料配比对强度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6期
2 薛文;王卫仑;龚顺风;金伟良;;干湿循环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6期
3 曹光栩;宋二祥;徐明;;碎石料干湿循环变形试验及计算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4 袁璞;马芹永;;干湿循环条件下煤矿砂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9期
5 李克钢;吴勇;郑东普;;砂岩力学特性对干湿循环效应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6 张俊然;许强;孙德安;;多次干湿循环后土-水特征曲线的模拟[J];岩土力学;2014年03期
7 张伟勤;刘连新;代大虎;;混凝土在卤水、淡水中的干湿循环腐蚀试验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李克钢;郑东普;黄维辉;;干湿循环作用下砂岩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的神经网络模拟[J];岩土力学;2013年S2期
9 刘文化;杨庆;唐小微;李吴刚;;干湿循环条件下不同初始干密度土体的力学特性[J];水利学报;2014年03期
10 李固华;高波;;纳米CaCO_3对砼耐干湿循环腐蚀性能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卫军;余t,
本文编号:1745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45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