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土层场地随机地震反应规律分析
本文选题:典型土层场地 + 随机地震反应 ; 参考:《震灾防御技术》2017年03期
【摘要】:针对硬、中、软3种土层场地,选取历史上实测到的Ⅰ类和Ⅱ类场地的地震动记录各100条,分别调整地震动记录加速度峰值至0.1g、0.2g和0.3g,并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开展了场地随机地震反应研究,系统分析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反应的变异性规律。主要结论为,位移和速度峰值的变异性随场地土变软而增大;位移和速度峰值变异性较加速度峰值的变异性更为突出;利用50条左右的地震动记录即可获得场地地震反应均值和标准差较为稳定的结果。
[Abstract]:In view of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s of three kinds of soil layers,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s of class I and type II, which were measured in history, were 100.The peak values of ground motion recorded acceleration are adjusted to 0.1g / 0.2g and 0.3g respectively, and the random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ground is studied by using one-dimensional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method. The variability of peak acceleration,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ground motion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variability of the peak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the softening of the soil, and the variability of the peak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is more prominent than that of the peak acceleration.The results of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site seismic response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about 50 ground motion records.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防灾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215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421005)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44)
【分类号】:TU4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金艳;李自红;陈文;;基岩输入参数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09年02期
2 张海;阳芳;张超;;单层土模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土层参数随机性的影响[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9年01期
3 陈原;;含随机介质工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J];工程建设;2006年04期
4 高艳平;李恺靖;戴军;;复合地基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9年S1期
5 李英成;陈清军;;地震动非平稳性对深覆盖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6 刘洋;孔戈;周健;;液化场地地震反应的离散元数值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1期
7 栾茂田;林皋;;场地地震反应非线性分析的有效时域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8 金星,孔戈,丁海平;水平成层场地地震反应非线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3期
9 王家全;王宇帆;张信贵;;城市建设引发场地地震反应变异的时程分析[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石玉成;西北地区戈壁砂砾石场地的脉动特征[J];华南地震;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土层参数随机性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蒋溥;徐峰;王启鸣;;工程场地地震效应研究和区划[A];全国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79年
3 陈原;李杰;;非线性随机介质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4 俞言祥;高孟潭;;9.21台湾地震的近场加速度峰值分布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袁美巧;俞瑞芳;俞言祥;;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动时—频特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白泉;朱浮声;赵东阳;孙乐娟;康玉梅;;地震动的时频特性对结构弹性响应的影响[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令心;张继文;;近远场地震动及其地震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8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9 孙进忠;彭一民;赵鸿儒;;超声模拟在地震动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10 胡聿贤;张敏政;;地震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笃国;场地地震动及其非线性地震反应和大跨桥梁地震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冯领香;断层场地对弹性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9年
3 史大成;区域性场地地震动放大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4 夏江;基于PC集群系统的场地地震反应并行计算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李帆;地铁隧道群对地震动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8年
6 杨宇;场地地震波动模拟中透射边界稳定性问题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刘方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及基于SSI效应的结构隔震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常志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的量化识别及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陈辉国;完全非平稳多点地震动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王子s,
本文编号:1758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5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