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整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强度折减法 + 复合地基 ; 参考:《岩土力学》2017年03期
【摘要】:当前在评价复合地基稳定性时通常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分析,即采用复合地基理论,把刚性桩的黏结力和摩擦角等效为地基整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然后采用圆弧条分法计算其整体安全系数。显然,该计算方法假定了桩体与土体皆发生剪切破坏。但相关研究成果表明,群桩中存在多种破坏模式,单纯采用剪切破坏模式计算出的安全系数可能偏安全。从刚性群桩的实际破坏模式出发,提出一种适用于刚性桩破坏特征的强度折减法,即通过强度折减法搜索复合地基系统的临界状态时,刚性桩的破坏模式应符合实际破坏情况。同时,根据刚性桩的变形破坏特征,探讨强度折减法临界状态判别方法,通过算例比较只折减抗剪切强度参数和笔者所提方法的差异,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Abstract]:At present,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is usually used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that is, the bond force and friction angle of rigid pile are equivalent to the cohesive force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the whole foundation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mposite foundation.Then the integral safety factor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ircular arc strip method.Obviously, this method assumes shear failure of both pile and soil.However,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failure modes in pile groups, and the safety factor calculated by simply using shear failure mode may be relatively safe.Based on the actual failure mode of rigid pile group, a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rigid pile is put forward, that is, when the critical state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system is searched by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the failure mode of rigid pile should accord with the actual failure situation.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rigid pile, the critical state discrimination method of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is 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is method a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only reduced shear strength and the method proposed by the author.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省城市地下工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3306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279032)~~
【分类号】:TU47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袁维;李小春;白冰;石露;;一种考虑拉破坏的强度折减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2 袁维;白冰;李小春;汪海滨;;A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based on double reduction parameters and its application[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3年09期
3 刘吉福;郑刚;安关峰;;稳定路基中刚性桩抗弯能力验算简易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4 郑刚;李帅;刁钰;;软土中无筋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整体稳定实用计算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凯;;基于双折减系数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7年06期
2 闫超;刘松玉;邓永锋;;一种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整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7年03期
3 候玲;薛海斌;周泽华;刘海伟;潘峰;;基于ABAQUS二次开发平台的边坡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4 孙丹芳;胡修文;李雨;朱杭琦;;考虑拉破坏的离散元双强度折减法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31期
5 刘吉福;郭舒洋;肖昌建;张洪彬;;修正密度法分析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路基绕流滑动稳定性[J];广东公路交通;2016年05期
6 吴恺;谭景和;陈安琪;;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两类土坡的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16年05期
7 李志平;彭振斌;何忠明;唐佳;;一种基于塑性功和突变理论的边坡临界状态确定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9期
8 朱彦鹏;杨晓宇;叶帅华;马孝瑞;李京榜;;双强度折减法的量化分析[J];冰川冻土;2016年04期
9 袁维;李小春;王伟;白冰;王奇智;陈祥军;;一种双折减系数的强度折减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8期
10 袁维;郝笑甜;李小春;白冰;王伟;陈祥军;籍晓蕾;;一种考虑变形参数和强度参数协调折减的强度折减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吉福;郑刚;安关峰;;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绕流滑动稳定分析[J];工程勘察;2013年06期
2 刘吉福;;沉管灌注桩断桩率减小措施试验研究[J];公路;2012年06期
3 赖杰;方玉树;;考虑抗拉强度的含外倾结构面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郑刚;刘力;韩杰;;刚性桩加固软弱地基上路堤稳定性问题(Ⅱ)——群桩条件下的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5 郑刚;刘力;韩杰;;刚性桩加固软弱地基上路堤的稳定性问题(Ⅰ)——存在问题及单桩条件下的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6 徐小庆;刘吉福;;筒桩复合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公路软基效果对比[J];水运工程;2010年08期
7 胡勇刚;罗强;张良;黄晶;陈亚美;;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水泥土搅拌法加固斜坡软弱土地基变形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07期
8 余闯;刘松玉;杜广印;;桩承式路堤沉降简化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9 杨龙才;王炳龙;赵国堂;周顺华;;CFG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铁道建筑;2009年07期
10 唐芬;郑颖人;;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不同定义对稳定系数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有成;李群;陈新泽;唐辉明;;对强度折减法若干问题的讨论[J];岩土力学;2008年04期
2 蔡显杨;许文年;杨学堂;周正军;;重度增加法与强度折减法的应用对比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靳晓兵;杨光华;张玉成;钟志辉;李德吉;史永胜;;变模量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在乐昌峡古滑坡体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12年01期
4 魏进兵;高春玉;陈佳伟;;三维强度折减法在边坡抗滑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2年02期
5 徐晨;苏超;;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三维稳定分析[J];水力发电;2013年04期
6 靳晓光;陈力华;张永兴;;考虑张拉及剪切破坏的强度折减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7 陈国庆;黄润秋;石豫川;许强;;基于动态和整体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8 尹骥,杨林德,管飞;强度折减法确定的复合土钉支护整体稳定系数[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1期
9 杨有成;陈新泽;郭凯;;对强度折减法分析非均质边坡稳定性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8年01期
10 张为;崔杰;;强度折减法在区域性地震滑坡灾害评价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华;张玉成;张有祥;吴舒界;;变模量强度折减法及其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汉东;薛雷;李维朝;;非均质边坡强度折减法折减范围研究[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薛雷;孙强;秦四清;刘汉东;黄鑫;;非均质边坡强度折减法折减范围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4 马天辉;唐春安;李术才;王汉鹏;梁正召;;八字岭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强度折减法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健;高永涛;吴顺川;谢玉玲;胡杰;;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改进强度折减法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杨光华;张玉成;张有祥;;变模量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润洲;;再议极限平衡与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对比[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程晔;赵明华;曹文贵;;桩基下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的强度折减法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9 孔不凡;阮怀宁;;边坡稳定的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童有全;李林;;强度折减法在攀钢白云石矿山边坡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杭;基于线性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边坡强度折减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罗显枫;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可靠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卫兵;考虑岩土材料流变特性的强度折减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凯;劣化衬砌结构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卢锋;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既有隧道安全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陈岩;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水井包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付正道;基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及其改进折减法的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吴鑫;“三柳”高速公路典型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6 任俊;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强度折减法研究及程序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饶晨曦;基于离散单元强度折减法的矿山顺层高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8 杨晓宇;双强度折减法的研究与实现[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9 黄利;基于滑移线理论的条形浅基础极限承载力强度折减法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10 赵永洪;里坞矿区滑坡综合勘查与分析评价[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66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6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