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单层折板空间网格结构整体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8 14:36

  本文选题:单层折板网格结构 + 整体模型静力试验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沈阳文化艺术中心主体结构采用不规则单层折板空间网格结构,此结构面内、面外刚度受结构折板构型影响较大,内力分布与整体稳定性对折板构型的变化敏感。因此,对该结构进行了整体模型试验,以考察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针对试验模型构型复杂、加载难度大等特点,设计了基于"并联弹簧拉索按刚度分配荷载"的顶面网格加载系统和基于"使用定滑轮实现荷载转向"的侧面网格加载系统,完成对模型竖向恒载、活载与水平风载工况的有效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范围内,随着荷载的增大,结构位移与内力响应基本呈线性发展,模型竖向荷载向基础的传递主要依靠竖向主构件实现,环向主构件起拉结作用。同时,对模型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合理性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原型结构的稳定承载力分析和出现局部破坏时的抗连续性倒塌分析,证实该结构在设计荷载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承载能力和抗倒塌性能。
[Abstract]:The main body structure of Shenyang Culture and Art Center adopts irregular single-layer folded plate spatial grid structure. The in-plane and out-of-plane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e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structure folding-plate configur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 and the overall stability a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the folded plate configuration.Therefore, the overall model test i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design.In view of the complex configuration of the test model and the difficulty of loading, the top grid loading system based on "parallel spring cable distributing load according to stiffness" and the side grid loading system based on "using fixed pulley to realize load steering" are designed.The effective simulation of vertical dead load, live load and horizontal wind load is comple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lacement and internal force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develop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oad in the range of design load. The vertical load transfer of the model is mainly realized by the vertical main member, and the ring main member plays the role of tension.At the same time,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model structure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verifies the rationa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On this basis, the stability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rototype structure and the continuous collapse analysis of the prototype structure under local failure are analyz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structure has sufficient stable bearing capacity and anti-collapse performance under the design load.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沈阳五里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分类号】:TU3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柳明;;空间网格结构的稳定性极限承力和其合理形体的研究获国家教委一等奖[J];河海科技进展;1991年01期

2 黄炳生,吕志涛,黄林,周军;斜拉空间网格结构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黄炳生,倪红,史小燕;拉索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的分析和设计[J];特种结构;2001年04期

4 米婷,罗永峰;谈空间网格结构的型体发展[J];低温建筑技术;2002年01期

5 王爱领,马明林;空间网格结构的应用与监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周文军;拉索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的全过程设计[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约翰·奇尔顿 ,高立人;空间网格结构的回顾与发展——《空间网格结构》若干重点内容介绍[J];建筑结构;2004年07期

8 贾永峰;刘美爽;;模态理论在空间网格结构无损探伤的应用[J];森林工程;2006年02期

9 赵基达;;《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修订编制情况介绍[J];工程质量;2007年11期

10 王成;张毅刚;;体内张拉成形空间网格结构的形态分析——几何位移迭代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国军;陈志华;;空间网格结构的构件重要性识别[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基达;蓝天;;《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的编制及其重点内容[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满良;刘琼祥;刘臣;张建军;;折面空间网格结构设计概念[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薛素铎;丁光松;刘景园;曹资;;可展开折叠式空间网格结构[A];第七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方有珍;王秀丽;朱彦鹏;朱金泉;;空间网格结构的支承问题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6 周岱;马骏;;形式代数映射关系在空间网格结构中的应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志华;闫翔宇;郑永田;;水泥工业与民用空间网格结构技术的创新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暨2006年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永梅;刘坚;吴治国;;新型空间网格结构的发展与应用[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娜;罗尧治;;空间网格结构逆向建模方法[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贾永峰;周骥;;模态理论在空间网格结构无损探伤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郭满良;折面空间网格结构显奇效[N];中国建设报;2008年

2 郭满良;一场两馆新意迭出[N];建筑时报;2008年

3 张韬;MSGS:空间网格结构分析与设计的升级版[N];中华建筑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娜;空间网格结构几何形态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李海山;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空间网格结构地震响应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3 金恩平;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沈雁彬;基于动力特性的空间网格结构状态评估方法及检测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张春玉;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优化理论及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丁慧;自由形态空间网格结构的网格设计方法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4年

7 栾小兵;空间网格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与地震反应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8 张成;空间网格结构的鲁棒性理论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邱林波;空间网格结构火灾下的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磊;单层自由曲面空间网格结构新型节点开发及风工况下结构稳定承载力分析[D];东南大学;2015年

2 胡理鹏;自由曲面单层空间网格结构形态及拓扑优化[D];东南大学;2015年

3 申会谦;风荷载下在役焊接空间网格结构疲劳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何彩云;折板形斜拉空间网格结构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贺光明;空间网格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前、后处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陈功;空间网格结构动力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分析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曾裕林;空间网格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王建伟;拉索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的设计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徐秀;“蝙蝠状”双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性能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10 胡文进;空间网格结构计算模块的程序开发[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8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68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b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