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土压平衡顶管变形破损修复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9 11:02

  本文选题:土压平衡 + 顶管变形 ; 参考:《计算机仿真》2017年10期


【摘要】:对土压平衡顶管的变形破损进行修复,能够有效地保证土压平衡顶管工程施工质量。对顶管变形破损的修复,需要提取顶管变形破损工作面图像特征点,组建破损变换矩阵,完成对土压平衡顶管的变形破损的修复。传统方法先对破损工作面特征进行匹配,提取破损工作面三维基本特征体素,但忽略了组建破损变换矩阵,导致修复精度偏低。提出基于Retinex的土压平衡顶管变形破损工作面的三维修复方法。上述方法先用因子分解方法得到顶管变形破损射影空间下相机投影矩阵和物点坐标,依据光束法平差技术对所有参数进行求精,提取顶管变形破损工作面图像特征点,组建顶管变形破损工作面图像变换矩阵实现拼接,最后利用小波变换多分辨率融合理论进一步对顶管变形破损工作面图像融合处理,由此完成土压平衡顶管变形破损工作面三维修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修复精度较高。
[Abstract]:Repairing the deformation and breakage of the soil pressure balanced jacking pipe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soil pressure balanced jacking project.To repair the pipe jacking deformation and breakage, it is necessary to extract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 points of the pipe jacking face, construct the damage transformation matrix, and complete the repair of the soil pressure balanced jacking pipe deformation and breakage.The traditional method firstly match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maged working face and extracts the basic feature voxels of damaged working face, but neglects to set up the damage transformation matrix, which leads to the low repair accuracy.This paper presents a three-dimensional repairing method of soil pressure balanced pipe jacking face based on Retinex.First, the camera projection matrix and object point coordinates in the projective space of pipe jacking deformation and damage are obtained by factor decomposition method. All parameters are refined according to the beam method adjustment technique, and the feature points of the image of the broken pipe jacking face are extracted.Finally, the multi-resolution fusion theory of wavelet transform is used to deal with the image fusion of the broken face of pipe jacking deformation.Thus, the three-dimensional repair of soil pressure balanced pipe jacking face is comple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good robustness and high repair accuracy.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NJZY14167)
【分类号】:TP391.41;TU99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乃涓;Φ3000土压平衡掘进机的设计、施工及应用[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3年04期

2 宋敏生;祝人骏;;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工艺 上海合流污水工程隧道掘进施工技术[J];建筑机械化;1993年02期

3 范;;国家标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颁布[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10期

4 沈仲根;叶小忠;陶国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顶管及其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2期

5 陈艳;;顶管工艺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0年04期

6 于林庚;上海市基础公司创造顶管新记录,——694米煤气管顺利穿越黄浦江底[J];煤气与热力;1987年01期

7 沈雅国;顶管制作浅谈[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4年06期

8 魏军;气压平衡开敞式顶管在城市顶管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05年07期

9 梁极,康卫国,颜佩君,刘平;大直径雨水管顶管及曲线顶管施工技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6期

10 陈嘉晖,潘峰,汪忠新;浅谈泥水平衡法顶管的方案和技术措施[J];给水排水;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松阳;梁宪荣;;浅析砂性土中土压平衡掘进施工[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罗付军;吴纪东;陈华岭;;大口径顶管出洞技术措施[A];第四届全国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尚安;;顶管辅助技术—管道卡死问题的解决[A];第一届中国城市地下工程非开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罗顺强;;安全经济实施顶管[A];浙江省2005年给水排水论文集[C];2005年

5 雒红卫;;针对杂填土质顶管施工机具的设计与应用[A];第一届中国城市地下工程非开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常宝;李现恩;袁秀春;;顶管快速施工技术探讨[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C];2004年

7 黄斌;;矩形顶管斜向出洞设计施工要点分析[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沈邦培;;压密注浆进行顶管纠偏实例探讨[A];全国首届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王承德;王伯华;胡伟军;;离心浇铸玻璃钢顶管介绍[A];浙江省2005年给水排水论文集[C];2005年

10 潘国荣;陈晓龙;丁东强;;汕头市过海顶管自动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胡炳生;2080米!顶出我国最长顶管纪录[N];建筑时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邓新灵邋通讯员 林庭光 王维升;“掘地龙”根治“拉链路”难题[N];广东建设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黄穗诚 通讯员 袁纬曾;顶管技术凸现科技实力和建设者智慧[N];广东建设报;2006年

4 记者 陈怡 通讯员 胡炳生;为让80万市民喝上放心水[N];上海科技报;2010年

5 李岱娜;“顶管”巧治“马路拉链”[N];汕头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李媛 通讯员 张士群;北京市政四公司泥水平衡顶管工艺成功运行[N];建筑时报;2006年

7 本报驻上海记者 张卓钧 通讯员 胡炳生;铁军精神在这里延续[N];中华建筑报;2010年

8 通讯员 赵关根;“你们是最出色的施工队伍”[N];建筑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剑;管幕冻结施工工法研究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5年

2 陈楠;复杂环境中大直径钢顶管的受力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陈建中;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接头受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志刚;大直径钢顶管非线性屈曲及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赛;矩形顶管近接施工对地铁运营的影响[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3 贾彦珍;顶管在市政管道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4 程嘉秋;大截面顶管工作井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5 符礼斌;超浅层顶管施工控制技术[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6 李钦;不同地质情况下顶管工艺的适应性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7 丛茂强;软土中大直径顶管的施工扰动机理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赖德贤;顶管工程中顶管的计算与管材选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蒋文路;顶管工程施工中关键性技术环节的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李辉;土压平衡式顶管掘进技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2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72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d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