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轻钢矩管桁架梁的优化
本文选题:薄壁轻钢 + 桁架梁 ; 参考:《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7年06期
【摘要】:薄壁轻钢矩管桁架梁由上、下弦矩管与Z撑经自攻螺钉连接而成,通常会发生上弦矩管局部压屈破坏,而受拉下弦管起不了控制作用的情况。为达到充分利用材料,降低工程造价且便于加工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薄壁U形下弦轻钢桁架梁。首先,通过3个采用不同形式下弦的桁架梁试件的静力堆载试验,研究了上下弦截面面积、刚度以及截面形式的不同对整个桁架梁破坏模式、抗弯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然后,对6个不同下弦截面形式、截面面积及开口方向的模型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U形截面下弦代替矩形截面下弦管可行,正U形截面受力性能优于倒U形截面。
[Abstract]:The thin-walled light steel moment tube truss beam is formed by connec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chord pipe with the Z support screw by the self tapping screw. Usually, the upper chord pipe can not be controlled by the local compression of the upper chord tube, but it can not play the control effect.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material, reduce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and facilitate the processing, a new type of thin-walled U shaped lower string light steel truss is put forward. First, through the static loading test of 3 trussed beam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lower chords, the effects of the area, stiffness and cross sec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ection on the failure mode, bending stiffness an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whole truss beam are studied. Then, the model beams of 6 different section forms, section area and opening direction are made.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of test and analysi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o replace the lower chord tube with U shaped section lower chord, and the force performance of the positive U sec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inverted U section.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805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701506)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0200107342)~~
【分类号】:TU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柏鉴,沈之容,李一松;空间桁架梁的研究与设计[J];钢结构;2005年03期
2 刘春元;王士群;汪仲琦;;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桁架梁施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J];施工技术;2007年05期
3 李仲峰;魏兆雷;朱茂龙;;大跨度桁架梁吊装技术研究与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10年08期
4 李维明;;圆筒仓滑模带钢桁架梁预就位施工技术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年04期
5 魏明宇;;变形受端部柱子约束的下降式平行弦桁架梁的轴力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6 王伟凯;王文星;;大跨度桁架梁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1期
7 陈新喜;杨志杰;;预应力巨型转换桁架梁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9年10期
8 张文福;杜娟;刘迎春;计静;任亚文;;空间桁架梁固有振动的能量变分解析解[J];工程力学;2014年07期
9 罗实;;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梁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建材;2008年03期
10 张建军,焦占生;31.2米跨无粘结预应力桁架梁施工技术[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飞飞;;大跨度桁架梁吊装工艺[A];2014年全国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何文骏;陈哉国;刘继虎;;泰州博物馆钢桁架梁制作[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卢志刚;刘晓华;卢葭;李龙春;;多点同步提升技术在某高耸大跨塔架施工中的应用[A];2013年全国钢结构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唐柏鉴;李一松;裴波;;空间桁架梁的整体稳定研究[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焰周;郭耀杰;吴贤明;;实腹钢梁与等代钢桁架梁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李鹏;余永志;沈锋;;高空大跨度钢骨混凝土桁架梁承重架施工技术[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2012年会暨机械化施工新技术经验交流会会刊[C];2012年
7 王东;;大跨度管桁架梁制作工艺[A];2014年全国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谢芝馨;郑艺群;郑毅;;轻钢轻板住宅形成的控制系统结构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9 赵贞欣;童乐为;;英国轻钢住宅的发展近况[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10 陈全;石永久;王元清;陈宏;;多层轻钢民用建筑中的结构体系分析[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俊立;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梁受力性能理论与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汪洋;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梁抗弯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珍;应用相对刚度相似法优化大型塔内桁架梁结构[D];天津大学;2013年
2 范恩铭;顶部轻钢增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辉;四川宝兴县雪山村新江组震后复兴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李韫鑫;轻钢屋面螺钉节点抗风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彭天雪;北京地区轻钢装配式新型四合院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6 韩立志;轻钢—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弹塑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7 潘旭钊;寒地轻钢装配式住宅节能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8 王维;建筑轻钢增层结构与既有结构共同作用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金韬;基于蒙皮效应的轻钢密立柱体系受力性能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10 赵经睿;冲击波对轻钢厂房柱结构的影响及压力变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80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8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