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偏心钢结构节点梁柱-核心区受力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1 02:33

  本文选题:钢结构 + 偏心节点 ; 参考:《工程力学》2017年05期


【摘要】:某些工程处于建筑布置和使用的需要而采用钢结构偏心连接节点。偏心节点由于受到扭转作用,而在节点核心区产生较为明显的应力集中。该文借助有限元模型,对偏心连接梁-柱钢结构节点的受力特征进行分析,表明偏心节点核心区存在明显的三维扭转效应,以及梁柱截面的畸变翘曲效应。在受力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结构偏心节点核心区的耦合效应计算模型。通过与有限元模型进行比对验证和参数分析,对梁柱截面畸变角函数进行修正和标定。分析表明,该文提出的偏心节点核心区耦合效应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计算梁柱截面畸变翘曲正应力与弯曲正应力,可供设计参考。
[Abstract]:In some projects, eccentrically connected joints of steel structures are used for building layout and use. Because of torsion, the eccentric joint produces obvious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the core region of the node.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centrically connected beam-column steel structure joint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three-dimensional torsional effects in the core region of eccentric joints and the distortion warping effect of Liang Zhu se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a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coupling effect in the core region of eccentric joints of steel structures is proposed. By comparing with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parameter analysis, the distortion angle function of Liang Zhu section is corrected and calibrat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upling effect analysis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distortion normal stress and bending normal stress of Liang Zhu section,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desig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22810)
【分类号】:TU3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卫永;董毓利;于克强;;钢结构节点火灾下的升温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李建康;解幸幸;肖同亮;蔡东升;;钢结构节点计算动态模型检验的新方法[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李建康;解幸幸;肖同亮;;钢结构节点计算动态模型检验方法研究[J];钢结构;2007年02期

4 许倩华;杨晖柱;张其林;;钢结构节点三维实体技术[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7年03期

5 杨颖;张振中;杨德轩;;钢结构节点设计中的小技巧[J];山西建筑;2008年26期

6 定静;;浅析钢结构节点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年04期

7 方胜利;朱浩;张联盟;;超大钢结构节点高空原位拼焊变形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徐正安;特殊钢结构节点在安徽省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9 何敏娟;梁峰;;高耸钢结构节点试验方法研究[J];特种结构;2006年03期

10 潘枫;;对钢结构节点设计中抗震验算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岩;;浅谈钢结构节点设计[A];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苏艳桃;许勇;张季超;;某工程钢结构节点原型试验研究[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高绍武;;钢结构节点失效分析[A];第三届超限建筑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讲习班讲义[C];2012年

4 游贤伦;罗尧治;;基于表达式定义的钢结构节点三维实体建模方法[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大伟;高建岭;张宏涛;;石化火灾中的钢结构节点抗火问题的探讨[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谭坚;区彤;李松柏;方国华;;钢结构节点研究[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林默菁;杜新喜;张慎;李强波;;面向对象技术在钢结构节点设计中的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元清;刘莉媛;丁大益;周晖;石永久;完海鹰;;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钢结构节点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建峰;舒赣平;;深圳宝安体育馆钢结构节点试验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远方;时春波;;一种基于仿生学的新型钢结构节点[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士哲;对组件法的修正与改进及其在钢结构节点本构关系研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帅;腹板耗能自复位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李康龙;BIM技术在钢结构节点设计中的二次开发研究及应用[D];南华大学;2016年

3 游贤伦;基于表达式定义的钢结构节点设计的模板方法[D];浙江大学;2006年

4 闫晓宇;空客A320总装线厂房钢结构节点承载力分析及结构地震响应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5 时谦;2014世园会玻璃幕墙钢结构的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崔建华;钢结构节点的BIM技术研究与应用[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7 刘飞;单面螺栓连接及装配式钢结构节点理论与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刘媛;PKPM钢结构节点设计程序的改进[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80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80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5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