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速概率分布参数对城市扩展规模的响应
本文选题:风速 + Weibull分布参数 ; 参考:《科学通报》2017年Z2期
【摘要】:利用北京、哈尔滨、广州等8个大型城市气象站1985~2014年地面风速定时观测资料、同期再分析资料(NCEP1)以及城市规模指标,每5年为一时间段,分析不同时段风速Weibull分布各参数(k,c,r)的变化及其与城市扩展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风速概率分布参数变化程度与城市规模扩展速度有关;城市化效应使得位置参数r变化最大,尺度参数c次之,而形状参数k变化趋势不明显.(2)尺度参数c随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增加呈现线性递减趋势,7个站的回归方程通过检验,变化率在-0.0203~-0.0016 km~(-2)之间,意味着随城市规模扩大,风速概率密度曲线分布幅度收窄.(3)位置参数r随建成区面积的增加表现为线性上升趋势,数值由负到正变化,6个站回归方程通过检验,变化率在0.0014~0.0171 km~(-2)之间,意味着城市规模扩大会导致静风、微风频率减小.分析还显示r的变化率与纬度相关良好.(4)以再分析资料拟合参数c_x和r_x,取相对变量c/c_x和r/r_x以表征城市化效应对风参数的影响部分,分析的结果与c,r相似.(5)形状参数k与城市规模指标的相关不显著.
[Abstract]:Using the regular observation data of surface wind speed from 1985 to 2014 at eight large urban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such as Beijing, Harbin and Guangzhou, and the simultaneous reanalysis data NCEP1) and the index of urban scale, every five years is a time peri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ation of Weibull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of wind speed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cale of urban expan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degree o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parameter of wind speed is related to the speed of city scale expansion, the urbanization effect makes the change of position parameter r the biggest, and the scale parameter c is the second. But the change trend of shape parameter k is not obvious.) the scale parameter c shows a linear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rea of the urban built-up area.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7 stations passes the test, and the change rate is between -0.0203 ~ 0.0016 km2 ~ 2), which means that the change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city scale. The distribution amplitude of the wind speed probability density curve is narrowed. The position parameter r shows a linear upward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rea of the built area, and the value varies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6 stations passes the test, and the change rate is between 0.0014 and 0.0171 km2). This means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size of the city will lead to calm winds and a de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the breeze. The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change of r was well correlated with latitude. 4) to reanalyze the data fitting parameters CX and rsp x, the relative variables c/c_x and r/r_x were taken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wind parameter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hape parameter k and the urban scale index is not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5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528)资助
【分类号】: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斯科城市规模的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1979年06期
2 陈卓咏;;最优城市规模理论与实证研究评述[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06期
3 刘永亮;;置疑中国最优城市规模[J];城市规划;2011年05期
4 马晓琳;赵媛媛;;城市与腹地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以京沪为例[J];科技信息;2013年16期
5 王进益;城市[J];城市规划研究;1984年01期
6 ;《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1~6期总目次(总101~106期)[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06期
7 土田旭;现代城市一瞥[J];国外城市规划;1994年03期
8 魏伟;;城市特色是什么[J];中华建设;2007年01期
9 ;东京、伦敦、巴黎控制城市规模的几项措施[J];城市规划;1978年04期
10 ;苏联的民防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197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同德;;我国城镇化进展中的城市规模布局的探讨[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2 刘兆德;徐振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效率评价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魏伟;王小丹;欧胜兰;;基于全国联动的武汉城市圈整体发展策略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高耸;麻永建;黄向球;;城市紧缩状态下的规划技术趋势探讨——对县城相关规划的反思[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5 李巍;陈群元;;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探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贺轩;;基于强度结构协同效应的城市立体化研究指引探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魏开;;城市间协调发展的规划研究[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8 刘玉娜;李洋;;创建宜居城市的初步探讨[A];2006中国科协年会9.2分会场——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论文集[C];2006年
9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10 李倩;盛逖;;城市宜居指数评价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振宇;城市规模上档次 长远发展添活力[N];雅安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安治永;寻找城市与建筑演变规律[N];中国建设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陈钧;重庆的城市规模应该有多大[N];重庆日报;2007年
4 鲁扬;依“风水”规划城市[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白四座;城市 别丢掉“个性”[N];中华建筑报;2007年
6 陈钧;重庆城市规模应该多大[N];中华建筑报;2007年
7 吴学安;该节制城市硬地“疯”长[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马吉成;城市文化与 城市保护[N];大连日报;2010年
9 山西省社科院 张建武;建筑——城市的文化符号[N];山西日报;2013年
10 王战营;在新乡市2011年第四次规划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新乡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龙;故事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钰靓;城市排涝能力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林欣;基于数值模拟的城市多尺度通风廊道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乔良;城市棕地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浩;基于尺度规律的路网与城市效率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廖锐;地铁站与城市的“连接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国子健;都市圈城市创新能级对研发机构空间分布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周建国;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刘思洋;基于平面载体的城市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9 刘钊启;基于“流动空间”视角的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发展及规划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10 杨涵;城市老旧街区建筑功能重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835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3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