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地下洞室连续围岩岩爆定量预测模型

发布时间:2018-05-04 22:35

  本文选题:地下洞室 + 连续围岩 ; 参考:《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7年06期


【摘要】:根据能量平衡理论,推导了岩爆能量公式,定量分析了地下洞室连续围岩岩爆区位置、面积及碎块弹射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围岩水平应力与竖向应力比值小于1,岩爆区面积和碎块平均弹射速度随侧压力系数增大而减小,否则反之。岩爆区面积随岩体峰值荷载前后模量比率系数、岩石颗粒直径、裂隙密度和岩石断裂韧度增大而减小,随泊松比增大而增大。碎块平均弹射速度随颗粒直径、泊松比和岩体峰值荷载前后模量比率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岩石断裂韧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裂纹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值。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nergy balance, the formula of rock-burst energy is derived,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location, area and ejection velocity of continuous surrounding rock in underground cavern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 of horizontal stress to vertical stress of surrounding rock is less than 1, and the area of rock burst area and the average ejection velocity of fragment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otherwise, the opposite is the case. The area of rock burs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odulus ratio coefficient before and after peak load rock particle diameter fracture density and rock fracture toughness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isson's ratio. The mean ejection veloc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diameter, Poisson's ratio and modulus ratio coefficient before and after peak loading,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racture toughnes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rack density.
【作者单位】: 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GSGZJ-2015-04) 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cstc2017jcyjAX027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80601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1574) 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cstc2015jcyjBX0118)~~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磊;王培涛;周丰峻;;大跨度地下洞室工程技术发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任文明;崔炜;张安;王国兴;梁久正;;离散单元法在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3 吴浩;王飞;刘灏;;地下洞室选址及稳定性评价[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4 张兴武;徐小武;彭立彬;马田;朱今凡;薛立梅;;地下洞室安全监控分析模型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S2期

5 易长平;卢文波;张建华;;爆破振动作用下地下洞室临界振速的研究[J];爆破;2005年04期

6 王红升;;简述地下洞室围岩失稳的判据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13期

7 秦玉红;;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J];现代矿业;2009年05期

8 陶连金,张倬元,傅小敏;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节理岩体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年01期

9 王如宾;徐卫亚;石崇;周先齐;;高地震烈度区岩体地下洞室动力响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10 魏振华;刘志锋;;基于参数驱动的地下洞室三维建模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东升;;浅埋地下洞室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边界元分析法[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吕爱钟;;深埋地下洞室有限元网格自动划分的新方法[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3 李新平;代翼飞;刘金焕;郭运华;徐剑;;地下洞室锚固结构的力学特性与锚固机理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景翼;;地下洞室原岩所处力学状态分析[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5 赵跃堂;田绪坤;;地下洞室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赵震英;杨淑清;;地下洞室围岩稳定试验研究[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7 胡夏嵩;赵法锁;彭杨伟;李国荣;;地下洞室碎裂结构围岩稳定性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谭以安;;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在地下洞室岩爆预测中的应用[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9 胡夏嵩;赵法锁;彭杨伟;;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解析法[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新宇;;层状地层中地下洞室的位移反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学良;岩石地下洞室与边坡的相互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石广斌;岩体地下洞室准三维有限元解析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3 孙博;高埋深地下洞室围岩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的细观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盼凤;非圆形地下洞室围岩收敛曲线近似构建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付雄;基于收敛—约束原理的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5年

3 赵凯;大型高边墙地下洞室施工稳定性及方案优选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罗俊忠;断层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及其支护结构强度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轮祥;基于随机理论的地下洞室渗流场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王鸷;地下洞室随机有限元分析和可靠度计算[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孙有为;地下洞室的几何性质对松动圈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8 琚海明;层状岩体地下洞室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支护设计方法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9 王冬林;基于安全系数法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志鹏;节理裂隙网络模拟及其在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44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44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4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