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7 11:03

  本文选题:自然通风建筑 + 热舒适 ; 参考:《建筑科学》2017年10期


【摘要】:针对目前基于各地区人口、地域、气候特点的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标准不够完善的问题,系统介绍了国内现有的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评价模型,包括修正PMV模型、气候适应性模型及其修正模型,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归纳的结果表明,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评价模型指导建筑设计以及空调、供暖设备运行,可以很好地发挥建筑节能潜力。国内热舒适研究样本充裕,但尚未建立可共享的完整的人体热舒适研究数据库,难以形成规范的热舒适评价体系。各类模型在用于评价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热舒适性时各有优缺点。后续研究应考虑误差修正,并注重PMV模型和适应性模型结合作用机理的探讨,最终形成能够综合展现人体热平衡理论和人体适应性理论相结合的更为全面的集总参数评价模型。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thermal comfort standard of natural ventilation build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region and climate is not perfect at pres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existing thermal comfort evaluation model of natural ventilation building in China, including the modified PMV model. The climate adaptation model and its modified model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the thermal comfort evaluation model of natural ventilation buildings to guide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as well as the operation of air conditioning and heating equipmen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tential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Domestic thermal comfort research samples are abundant, but there is not yet a shared and complete human body thermal comfort research database, so it is difficult to form a standard thermal comfort evaluation system. All kinds of models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evaluating indoor thermal comfort of natural ventilation building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should consider the error correc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mechanism of the combination of PMV model and adaptive model, and finally form a more comprehensive lumped parameter evaluation model which can comprehensively show the combination of human body heat balance theory and human adaptability theory.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
【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湖北农村住宅多能互补供能技术与评价”(2017CFB311)
【分类号】:TU111;TU8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春 ,王元;热舒适、健康与环境[J];暖通空调;2003年04期

2 牛润萍,陈其针,张培红;热舒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人类工效学;2004年01期

3 毛建西;南京“两季”气候特征下热舒适建筑节能对策[J];华中建筑;2004年02期

4 连之伟;电荒、节能与热舒适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05年11期

5 纪秀玲;戴自祝;;室内热舒适评价方法探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年05期

6 张宇峰;;第6届英国温莎热舒适会议[J];暖通空调;2010年05期

7 石路;;室内照明光源对热舒适和热感觉的作用及其生理学基础[J];中国医学工程;2011年01期

8 许凤;;寒旱地区超市类建筑热舒适温度与节能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年03期

9 黄凌江;兰兵;达娃扎西;;拉萨传统藏式建筑主观热舒适评[J];华中建筑;2012年11期

10 官燕玲;供暖房间动态热环境及热舒适分析[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百战;吴婧;郑洁;;基于生理-心理学的热舒适和热健康探讨[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楠;成镭;李百战;喻伟;罗庆;;重庆市住宅室内热舒适现状调查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方光辉;周天泰;林章;李春莹;;香港建筑内环境的热舒适区间研究[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许凤;李建霞;;超市类建筑热舒适与节能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秦红;马仁民;;定点空调特性及其热舒适的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1990年

6 冯劲梅;连之伟;原永杰;;上海教室冬、夏热舒适实测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田元媛;许为全;;高空气湿度对人体热舒适影响初探[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陈伟煌;李司秀;;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居民热舒适调查及开窗行为模型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其针;牛润萍;黄晓燕;;沈阳市商场冬季热舒适现场调查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10 支军;林亚宏;刘传聚;;满足热舒适要求的游泳馆池区空调设计参数[A];2005浙江省暖通空调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振星;不同气候区居民热适应行为及热舒适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周超斌;自然通风对高层住宅空气品质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冯鹤华;普通病房人体热舒适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李敏;适用于中国地区的热舒适服装热阻的计算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贺进;幼儿园热环境测试与幼儿热舒适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陈伟煌;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热舒适状况及居民开窗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王善聪;气流运动对人体热舒适性影响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

6 卫莎莎;热带海岛半敞开式建筑空间自然通风及热舒适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56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56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