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托柱转换结构节点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火灾 + 钢筋混凝土 ; 参考:《山东建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多功能综合性建筑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梁托柱转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钢筋混凝土梁托柱转换结构在建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旦发生破坏将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因此,研究梁托柱转换结构受火作用后承载性能的劣化规律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梁托柱转换结构中的转换梁与受托柱节点为研究对象,对钢筋混凝土梁托柱节点单元试件进行了不同受火工况、不同升温时间作用后的承载性能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8个足尺梁托柱转换结构节点试件按ISO-834标准升温曲线进行了不同升温时间、不同受火工况情况下的升温试验,分别升温90min和120min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实测和分析在升降温全过程中节点试件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升温过程中转换托梁的变形特点以及降温后节点试件的外观表象。(2)对8个受火作用后的转换结构节点试件和2个常温对比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受火灾高温作用后梁托柱转换结构节点在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开展规律、变形特点和破坏特征。(3)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钢筋混凝土梁托柱转换结构节点模型,在经历升温过程温度场分析的基础上,对经历火灾作用后的节点试件进行了静力加载全过程模拟分析,并将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and comprehensive architecture, the applic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to column transfer struc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As the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and column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building, it will jeopardize the safety of the whole structure once the damage occurs. The law of deterioration of performance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nsfer beam and the supporting column node in the beam supporting colum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arries out the test research on the bearing performance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column joint unit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fire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heating time.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1) the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8 full scale beam column transfer structure joint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at different heating times,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law was measured and analyz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rising and lowering temperature.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fer beam and the appearance appearance of the specimen after cooling. (2) static loading tests are carried out on 8 converted structural joints and 2 normal temperature contrast specimens after the fire action, and the law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str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ang Tuozhu transition structure joints under the load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3)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BAQUS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joint model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column transfer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alysis of the heating process, the whole process of static loading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3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兴远,周珉,陈伟,张琦彬,郭伟;既有钢筋混凝土梁工作特性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2 刘兴远,周珉,邓安福;既有钢筋混凝土梁工作特性数值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3 张庆霞;优化钢筋混凝土梁高取值[J];中国勘察设计;2004年05期
4 周泽平;王明洋;冯淑芳;钱七虎;;钢筋混凝土梁在低速冲击下的变形与破坏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年05期
5 何奕南;;钢筋混凝土梁系列实验的系统化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2期
6 黄颖;张百胜;;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模型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31期
7 黄毅;;钢筋混凝土梁设计问题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16期
8 向强;刘彤;王汝恒;;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9 李紫东;;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分析和处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12期
10 ;钢筋混凝土梁活动检查架[J];铁道建筑;197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祖东;师忠杰;;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炎圣;陆新征;江见鲸;;钢筋混凝土梁落锤实验有限元模拟与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邱兆国;梁力;张凤鹏;;含多类损伤钢筋混凝土梁安全性评价方法及载荷影响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4 任晓丹;;基于损伤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梁剪切破坏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冯淑芳;陈灿寿;王明洋;;低速冲击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多阶段离散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谢靖中;李国强;江欢成;王国俭;;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均质材料本构等效[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7 刘军;王克信;郁时炼;彭维斌;;钢板—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对比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8 阎西康;陈晓;陈培;;海水腐蚀下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9 马淑娜;刘新宇;马林建;张晓;;常规武器在土中二次爆炸后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动力响应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刘卫东;郑七振;;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加固对比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的女学者[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朱宏;浅析钢筋混凝土梁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N];晋中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可;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刘芳平;疲劳荷载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剩余承载力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3 赵亚平;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诊断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永光;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的计算模式与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诊断方法[D];天津大学;2007年
5 刘平;配置HRB500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于磊;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梁受剪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徐福泉;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静载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1年
9 孟一;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范国玺;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动态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淼;火灾高温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张丽媛;火灾与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托柱转换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规律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沈可新;冻融循环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浩;海洋环境损伤钢筋混凝土梁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受火性能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鹏;冻融循环下CFRP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6 刘振;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抗剪承载力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7 王光琦;铁尾矿砂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8 任艳霞;钢板和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梁振刚;集中荷载作用下配斜筋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分析及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10 邹轩红;钢筋混凝土梁梁底裂缝发展对梁底应变场分布的影响[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71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7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