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描述循环荷载作用下黏土累积变形的改进模型

发布时间:2018-05-16 04:40

  本文选题:黏土 + 循环荷载 ; 参考:《岩土力学》2017年02期


【摘要】:软土地基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十分重要,经验模型是动荷载引起的土体变形预测的实用方法,虽拟合方法众多,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典型结构性黏土的动力变形的曲线形态演化规律,通过引入指数型函数(1)Na?-与指数双曲线函数/(1)m mb N(10)c N的叠加融合,提出了一种能更好描述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黏土累积变形的改进模型,该模型既适用于具有应变极限值的"稳定型"应变曲线,也能拟合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破坏型"应变曲线。不仅如此,该改进模型对呈脆性破坏特征的强结构性黏土变形特性表征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于不同结构性土体与应力水平下土体的动力变形响应性状均能较好描述,具有很好的普适性。改进模型可近似计算土体的临界动应力,针对动荷载下的结构性黏土破坏突然且破坏前的轴向应变较小,认为宜用应变-振次曲线拐点对应的应变值来确定相应土体应变破坏标准。
[Abstract]: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under long-term cyclic load are very important. The empirical model i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soil deformation caused by dynamic load.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fitting methods, there are still some limi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urve shape evolution law of the dynamic deformation of typical structural clay, the superposition fusion of exponential function (1) and exponential hyperbolic function (/ n) of exponential hyperbolic function is introduced. An improved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cumulative deformation of clay under cyclic loading is proposed. The model is suitable for both the "stable" strain curve with strain limit value and the "failure type" strain curve under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Moreover, the improved model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characterizing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structural clay with brittl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t can well describe the dynamic deformation response behavior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soils and soils under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It has good universality. The improved model can approximate to calculate the critical dynamic stress of soil, aiming at the sudden failure of structural clay under dynamic load and the smaller axial strain before failur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train value corresponding to the inflection point of the strain-vibration curve sh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sponding soil strain failure standar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179186)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No.KFJ-EW-STS-122)~~
【分类号】:TU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杰;宋扬;楚俊;;循环荷载作用下煤岩强度及变形特征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2 王永生;工型钢构件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局部损伤行为[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许江;李波波;周婷;曹偈;叶桂兵;;循环荷载作用下煤变形及渗透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4 范庆来;栾茂田;倪宏革;;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基上大圆筒结构弹塑性有效应力分析[J];水利学报;2008年07期

5 雷胜友;重塑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长期变形之数学模型[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6 ;循环荷载作用下钢材的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J];钢结构;2011年08期

7 侯宏伟;张荣华;;循环荷载作用历史对于滨海黏土不排水强度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33期

8 李帅;黄茂松;;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海洋饱和粉砂的弱化特性[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徐超;石志龙;;循环荷载作用下筋土界面抗剪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3期

10 郑大同,王惠昌;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的非线性应力应变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白润波;刘福胜;徐宗美;;硬化表层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水工轨道安定性影响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超;石志龙;;循环荷载作用下筋土界面的力学特性[A];2010’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珂;贾永刚;刘正银;单红仙;徐建;;循环荷载作用对黄河三角洲地基土变形破坏的影响[A];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珍德;孙林柱;王明洋;;不同频率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阻尼比试验与变形破坏机理细观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兆同;压弯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弯扭相关屈曲[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郑宏;工形截面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平面外相关屈曲分析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3 霍海峰;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黏土的力学性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廖蔚茗;近海风机桩基础地震作用和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动态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王海飞;交错桁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纪斌;空间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4 陈晓辉;双重非线性样条有限元在分析循环荷载作用下薄壁钢构件性能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5 冯蕾蕾;循环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界面脱粘的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95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95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1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