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城市步行网络室内化及其空间模式研究
本文选题:寒地城市 + 室内步行网络 ; 参考:《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更注重健康低碳的生活,步行越来越被重视,又由于寒地城市气候特殊,人们在室外步行将面临寒风、降雪、路面结冰等严峻问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安全,而步行网络室内化能够有效解决寒地城市居民冬季安全、便捷出行的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室内步行网络对于改善寒地城市交通现状、保障寒地城市居民健康出行、增强寒地城市冬季空间活力、提升寒地城市品质、带动寒地城市循环经济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梳理,对哈尔滨市、长春市的现场勘查,结合环境行为心理学,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步行网络室内化的起源与演变,总结了寒地城市现有室内步行网络存在的问题,并对寒地城市室内步行网络应有的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对国内外典型成功的案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了寒地城市室内步行网络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几种空间模式;再次,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分析、现场的调研,提出寒地城市室内步行网络构建的原则、思路以及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空间模式的构建方法、构建策略、发展趋势;最后,以长春市为典型寒地城市的代表,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对其室内步行网络及空间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依据提出的寒地城市室内步行网络空间模式的构建方法,提出适合长春市室内步行网络及空间模式的优化途径,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实证探索。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indoor pedestrian network in the city of Harbin and Changchun , analyze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indoor pedestrian network in the cold area ,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door pedestrian network in the cold area ,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indoor pedestrian network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in the cold city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冷红,袁青;国际寒地城市运动回顾及展望[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6期
2 刘晓光,王耀武;寒地城市景观误区—评仿生景观[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3期
3 吴松涛;寒地城市广场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4 周艳芳,华大敏,曹卫健,王冬梅;仿生景观:寒地城市建设的误区[J];学术交流;2003年08期
5 冷红,袁青;发达国家寒地城市规划建设经验探讨[J];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4期
6 毛开宇;适应气候变化的寒地城市建设思考[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7 庞颖;孙伟斌;;寒地城市气候与城市特色[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5期
8 周诣;;东北地区寒地城市的特色营造[J];山西建筑;2007年17期
9 冷红;袁青;郭恩章;;基于“冬季友好”的宜居寒地城市设计策略研究[J];建筑学报;2007年09期
10 李琳;;探析寒地城市广场的设计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冷红;袁青;;基于“冬季生态”的寒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与对策研究[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2 范晓磊;都明;王殿秋;迟洪冰;;寒地城市防灾体系构建初探——以哈尔滨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单丹;刘扬;马聃;;寒地城市宜居空间营造方法初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4 吴宦漳;赵天宇;;寒地城市广场人群行为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广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5 刘宏;丛万奇;;寒地城市的城市理想——寒地城市室外特色景观提升策略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洪波;徐苏宁;刘生军;;应对特殊气候变化的寒地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方法[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2年
7 吴阅辛;陆明;;寒地生态规划对策研究——以哈尔滨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昊;王昊昱;焦艳丽;;寒地城市空间优化下的地下空间规划策略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2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城市转型发展趋势与实践[C];2014年
9 段全猛;刘晓光;陈定萍;;寒地城市植物景观塑造对策研究——以哈尔滨植物景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代阳;徐苏宁;;关于提高寒地城市地下空间吸引力的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戚泥莲 樊金钢;促科技交流合作 谋寒地城市共赢[N];黑龙江日报;2014年
2 阮树斌 张剑 本报记者 董云平;未来的哈尔滨什么样?[N];黑龙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代阳;基于人本价值导向的寒地城市街道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姚旭;寒地城市冬季道路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方晓;寒地城市街道层峡空间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董赵伟;寒地城市室外休闲体育空间适老性评价体系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杜泓锐;长春御湖公馆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4 刘璐;寒地城市休闲广场空间设计模式语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张瑜;健康导向下寒地城市老旧住区外环境再生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燕语;基于冬季风环境模拟的寒地城市公共建筑中庭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周科研;立体绿化在寒地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8 王汉;寒地历史街区植入建筑外界面更新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
9 杨珂;寒地城市步行网络室内化及其空间模式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
10 张志远;寒地城市居住单元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00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0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