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厚度对蜂窝组合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蜂窝组合梁 + 节点 ; 参考:《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目的研究地震作用下楼板厚度对蜂窝组合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为蜂窝式组合结构设计在楼板厚度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正六边形开孔(开孔率70%)的蜂窝组合梁柱节点进行试验,分析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铰产生机理与破坏形式,并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建立5个楼板厚度不同的蜂窝组合梁柱节点,对节点的滞回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孔率为70%,楼板厚度为90 mm的蜂窝组合梁柱节点可以将塑性铰充分外移到蜂窝孔处;楼板厚度的增加,不仅提高了节点刚度和承载力,也增加了屈服位移、延性以及耗能能力,但是在楼板厚度达到90 mm以后,楼板的刚度和承载力提高不明显;各试件的刚度退化比较接近,试件进入屈服以后,刚度退化更加明显.结论楼板厚度对蜂窝组合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明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不同楼板厚度蜂窝组合梁柱抗震性能的分析,为蜂窝式组合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loor thickness on seismic behavior of honeycomb composite Liang Zhu joints under earthquake,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honeycomb composite structure in floor thickness. Method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honeycomb composite Liang Zhu joints with hexagonal openings (opening ratio 70). The mechanism and failure form of plastic hinges under low cycle reciprocating loads were analyze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hysteretic performance of five honeycomb composite Liang Zhu joints with different floor thickness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plastic hinge can be fully removed to the honeycomb hole with the opening ratio of 70 and the slab thickness of 90 mm. The increase of floor thickness not only improves the stiffness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joint, but also increases the yield displacement.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but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slab reaches 90 mm, the stiffness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loor are not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of each specimen is close, and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is more obvious after the specimen yield. Conclusion the influence of floor thickness on seismic behavior of honeycomb composite Liang Zhu joints is obviou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the analysis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honeycomb composite Liang Zhu with different floor thicknes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honeycomb composite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46)
【分类号】:TU352.11;TU39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晓丽,邹胜斌,廖奇云;高层建筑不等强梁柱节点处理方法[J];施工技术;2004年12期
2 曲林智;;梁柱节点施工问题浅析[J];民营科技;2008年08期
3 李兴怀;;浅析梁柱节点的施工监理[J];建设监理;2010年03期
4 赵兴杰;;多角度梁柱节点的施工[J];山西建筑;2010年34期
5 范么清;;日本房屋的梁柱节点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6 赛明;;浅谈梁柱节点的施工管理[J];新疆有色金属;2012年04期
7 杨百亮;贾俊超;赵建军;;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处理方法[J];科技信息;2013年12期
8 郭远翔;黄慧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刚域应用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4期
9 蔡鹏程;不等强梁柱节点混凝土替换技术[J];施工技术;2003年11期
10 王巍;王秀英;;高层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方法与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卫朋;刘世粉;;浅谈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施工方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2 杨才滨;蒙乃庆;;浅析布达拉宫红宫梁柱节点歪闪[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保平;石志钢;张旭擘;董庆岩;肖遥;王占春;王巍;;转换层钢骨混凝土梁柱节点施工技术[A];2009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文党叶;;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5 李雪;;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作旺;;浅谈可调梁柱节点模板的设计与应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志强;金永正;;浅析梁柱节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8 高兵;;论述梁柱节点不同等级混凝土施工措施[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9 陈敏;杜鹏飞;曹建武;;梁柱节点不同强度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及防裂措施[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10 张艳霞;李云鹏;王路遥;;钢框架加强和削弱并用型梁柱节点性能的优势分析[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何纯涛 郝绍金 张斯扬;为梁柱节点“接骨”[N];中华建筑报;2012年
2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3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5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6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7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8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9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10 钱铮;日本 建筑定期做“体检”[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科;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及计算方法[D];郑州大学;2016年
2 侯东序;CFRP加固局部薄弱柱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俊;预制混凝土底层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4 杜文学;外型钢砼框架—内置型钢框架钢筋砼核心筒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5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凤;边跨梁柱节点加强环形式有限元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2 蒋雨琛;循环荷载作用下改进型钢框架梁柱节点累积损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单奇峰;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优化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陈引;钢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火灾高温下的承载能力分析及防火保护[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5 阴晓君;废弃玻璃混凝土梁柱节点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6 周升;全焊刚接仿古建筑双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7 王海;核心区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8 吴雨杭;往复荷载下钢结构梁柱节点的破坏模式及其断裂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9 刘红军;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雷远德;钢筋混凝土框架底层梁柱节点双向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1906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0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