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竖向加劲薄钢板剪力墙的滞回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方钢管混凝土框架 + 竖向加劲 ; 参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对1榀单跨2层1/3比例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竖向加劲薄钢板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竖向加劲薄钢板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并对比分析了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 .构建足尺模型研究了柱子轴压比、加劲肋数量、钢板墙高厚比和柱子柔度系数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竖向加劲薄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竖向加劲薄钢剪力板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增大轴压比使结构的承载力和延性降低,但对滞回耗能和刚度退化影响较小;加劲肋数量对结构滞回耗能影响较大,但对承载力和刚度退化影响较小;高厚比和柱子柔度系数对结构的承载力、滞回耗能和刚度退化影响较大.
[Abstract]:A concrete filled square steel tube frame-vertical stiffened thin 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a single span of 1 / 3 ratio was tested under low cycle reciprocating load.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concrete filled square steel tube frame-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vertical stiffening was studied. The nonlinear numeric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BAQUS, and the numerical analysis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stiffening rib number, ratio of steel plate wall height to thickness and column flexibility coefficient on hysteretic behavior of steel tube concrete frame-vertical stiffened steel sheet shear wall were studied by constructing a full-scal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rete filled square steel tube frame-vertical stiffened thin steel shear plate wall has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Increasing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decreases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ductility of the structure, 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and stiffness degradation, while the number of stiffeners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structure, 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stiffness degradation. The ratio of height to thickness and the coefficient of column flexibility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and stiffness degradation of th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山市春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47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M5170)
【分类号】:TU39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忠;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J];建筑结构;2003年07期
2 熊维,崔亚萍,徐敬军;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霍冬冬;韩卓;张莺;;浅谈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1期
4 何晓航;丁小艳;王来;;方钢管混凝土研究现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尚瑞娟;张烨;;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特点及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6 吕西林,李学平;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0年03期
7 韩林海,陶忠,刘威,陈宝春;长期荷载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变形特性[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8 曲战梅,周立山;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中国建材科技;2005年04期
9 戎贤,樊少飞,王铁成,李金钢;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性能的试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金雪峰;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香;马伟;郭彬;;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王来;王铁成;邓們;沙小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志华;安栋;陈敖宜;;方钢管混凝土的共同工作状态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谢振清;王先铁;郝际平;刘飞鹏;蒋路;;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文福;王娜;赵文艳;;过火温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侧力性能的影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文福;;加载角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侧力性能的影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来;王铁成;陈倩;;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华;张素梅;;相邻两面受火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温度场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来;史丙成;王铁成;;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来;高峰;;一种新型方钢管混凝土节点静力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琳;津塔:中国钢结构建筑体系样本[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蓉;加固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荣彬;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周婷;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来;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孟春光;复杂体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减震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张俊光;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杜鹏;可滑移侧向约束钢板剪力墙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樊春雷;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9 周琦;栓焊连接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解琦;平齐端板连接的半刚性框架—钢板剪力墙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杨;方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周立;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贾雨萌;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与有限元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李晓斐;绿色建筑节材评价及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热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田存;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住宅体系工程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年
6 安栋;方钢管混凝土共同工作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于学增;考虑粘结状态的方钢管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乔景;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周旭;方钢管与混凝土缝隙试验及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李梓祥;K型方钢管混凝土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33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3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