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适应性视角下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5 14:43

  本文选题:海绵城市 + 适应性 ; 参考:《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3期


【摘要】: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以适应性为导向展开研究。通过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城市雨水管理技术发展的多样性分析,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水问题复杂而导致的需求多样化两方面背景的分析,在技术层面提出基于功能主义的选择观,分析了低影响开发、水敏性城市设计、可持续排水系统等雨水管理技术的适应范围和侧重点;策略层面通过对海绵设施六大功能的整合,提出了"消纳、截留和利用"等三项关键性适应策略,并对海绵设施的功能与应用进行分类;实施层面从城市建设途径的角度提出了"保护、更新和新建"等适应性策略。
[Abstract]:Tak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e the adaptability as the direction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versity of urban Rain 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and the diversity of urban water dema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n 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At the technical lev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hoice view based on functionalism, and analyzes the scope and emphasis of Rain 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y such as low impact development, water sensitive city design, 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six functions of sponge facilities, three key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absorption, interception and utilization"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sponge facilities are classifi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urban construction approa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daptive strategies of "protection, renewal and new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6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AZD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38009)资助
【分类号】:TU992;TV21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彦伟,杨志峰;城市雨水生态化利用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07期

2 孟玉;;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年06期

3 ;发达国家利用城市雨水的方式[J];水利水电快报;2007年01期

4 张广华;刘志荣;白秀忠;赵志权;;浅谈城市雨水的利用与控制[J];内蒙古水利;2007年03期

5 李春芳;胡继连;;我国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产业的培育研究[J];水利经济;2008年04期

6 甄好权;;浅析城市雨水综合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7 刘亮;;城市雨水污染控制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0年08期

8 洪笑;;城市雨水生态处理方法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08期

9 丁俊峰;;城市雨水现状与收集、利用前景——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3期

10 张丽霞;;论城市雨水的渗透和利用[J];才智;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谭海樵;曾兵;;城市雨水的统筹与共享[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段晓东;钱玮;;浅谈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谭海樵;薛丽芳;齐跃明;;基于水文区位指数的城市雨水管理初探[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4 李海燕;李明怡;李小雪;;城市雨水人工渗透利用模式选择决策支持系统设计[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祖振华;;天地合一 人水和谐 统筹管理城市雨水[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谭海樵;曾兵;李洁;王延霞;;蓄排兼顾 修复城市雨水的天然通道[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苏红梅;;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风 王学涛 刘怀丕;城市雨水收集化害为利[N];中国水利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隋明梅;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N];经济日报;2006年

3 王蓬博;我国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N];人民长江报;2007年

4 刘若鸿;徐州利用城市雨水空间有多大[N];徐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汪栋;甘肃 《黄土高原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水利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闵凌欣;把城市雨水化为可利用资源[N];福建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平原;把城市雨水变成资源[N];太原日报;2011年

8 管克江;德国城市雨水处理有讲究[N];黄河报;2014年

9 王蓬博;我国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N];中国建设报;2005年

10 汪栋;《黄土高原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项目通过水利部验收[N];黄河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宝宝;基于GIS技术下的城市雨水景观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沈璐;基于城市雨水管理的景观途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3 万凯;济南市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徐燕;青岛市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雷雨;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的城市雨水控制利用技术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33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33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0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