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饱和度砂岩渗透率、孔隙度随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 低渗透砂岩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制备含水饱和度为0%~70%的砂岩岩样,利用低渗透岩石气体渗透测试装置,对不同含水饱和度的砂岩岩样进行气渗试验,测量其在不同围压和渗压下的渗透率以及对应围压下的孔隙度,分析和讨论不同含水饱和度低渗透砂岩渗透率、孔隙度与应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含水饱和度低于50%的低渗透砂岩,其气测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含水饱和度高于50%的低渗透砂岩,其气测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相反;气测渗透率与孔隙压力符合指数函数关系;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大,气测渗透率对孔隙压力变化的敏感性减少,且气测渗透率对孔隙压力变化的敏感性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绝对渗透率、孔隙度与围压均呈指数函数关系;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大,绝对渗透率对围压变化的敏感性增大,对孔隙度变化的敏感性减小,且绝对渗透率和孔隙度对围压变化的敏感性均是随着围压增大而减小;低渗透砂岩的孔隙度与其绝对渗透率的变化成正相关,孔隙度的少量降低即能引起其绝对渗透率的大幅度下降;绝对渗透率与孔隙度成指数函数关系;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大,绝对渗透率对孔隙度变化的敏感性增强,且随着孔隙度的增大,绝对渗透率对孔隙度变化的敏感性也逐渐增强。
[Abstract]:To prepare sandstone samples with water saturation of 0%~70%, the gas permeability test of sandston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water saturation is carried out by gas permeability test device of low permeability rock. The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under confining pressure are measured with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 and seepage pressure. The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of different water saturation and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is drawn: the gas measurement permeability is lower than 50% in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and its gas permeability i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e pressure, and the water saturation is higher than 50% in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The variation of gas permeability i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gas permeability and pore pressure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 of the pore pressure; with water cut, the gas permeability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ore pressure. The sensitivity of gas permeability to pore pressu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aturation, and the sensitivity of gas permeability to pore pressur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e pressure; absolute permeability, porosity and confining pressure are exponentially functional, and the sensitivity of absolute permeability to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saturati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orosity to the change of porosity decrease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bsolute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to the confining pressu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the porosity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absolute permeability, and a small decrease in porosity can cause a substantial decrease in absolute permeability; absolute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saturation, the sensitivity of absolute permeability to porosity is enhanced,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osity, the sensitivity of absolute permeability to porosity is also increased.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72113,115721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6B05314)~~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亮;孔隙度校正缺乏理论依据[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3期
2 尚彦军,岳中琦,胡瑞林,涂新斌,王思敬;五种不同途径获取全风化花岗岩孔隙度数值对比[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1期
3 刘福平;曹跃祖;王安玲;杨长春;;孔隙度数值反演计算[J];计算物理;2010年03期
4 周宇;魏国齐;郭和坤;;应用人工智能优化降低核磁共振孔隙度测量误差[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何静;刘学伟;余振;谢城亮;李子伟;;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孔隙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3期
6 H.舍门;S.劳克;杨学海;伊广林;;孔隙度对中子和密度仪器探测深度的影响[J];测井技术;1979年06期
7 朱春笙;煤的孔隙度与煤质的关系[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6年05期
8 范尚炯;姚爱华;;地面孔隙度压缩校正方法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0年04期
9 N.Ruhowets;王旭日;;层状储层中孔隙度和粘土体积的确定[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1年08期
10 赵玉玲;阚朝晖;岳阳周;孟丽春;;如何降低岩芯孔隙度的测量误差[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兵;唐杰;孙成禹;;双孔隙度岩石应力依赖的孔隙变形特性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张佳佳;李宏兵;姚逢昌;;可变临界孔隙度模型及横波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崔京钢;;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定砂岩(视)孔隙度的方法[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冯敬英;罗建群;张革;聂勋碧;;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谭茂金;张松扬;;全直径岩芯标定测井孔隙度方法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繁昌;曲寿利;康仁华;;用神经网络求取孔隙度[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张佳佳;李宏兵;姚逢昌;;多孔可变临界孔隙度模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唐俊;王琪;廖朋;郝乐伟;田兵;庞国印;;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C];2014年
9 刘惠芳;于吉顺;;电子显微镜图像法测定岩石的孔隙度[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宏兵;张佳佳;崔兴福;黄文锋;;由微分等效介质理论推得的干岩石模量比的解析公式[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特约记者王家书 通讯员张凤霞;中油测井华北事业部发展数字岩芯技术[N];中国石油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国栋;鄂尔多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杨磊磊;酸性流体参与的成岩过程中水岩化学作用及对砂岩储层孔隙度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3 刘开元;孔隙—裂缝型储层预测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赵越超;多孔介质中CO_2与油(水)两相渗流的MRI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烨;二氧化碳封存储层影响因素分析—效果预测以及4D地震监测可行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璐娟;火成岩核磁共振影响因素分析与解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王娟;粮堆孔隙度的试验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3 任金虎;破裂破碎岩样流固耦合渗透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4 郭慧;森林冠层孔隙度提取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刘爱田;什股壕地区下石盒子组盒2+3段储层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康丽;铀尾矿库中核素U(Ⅵ)的扩散迁移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7 王丹;关于孔隙度变化对海底未固结成岩的疏松地层速度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贾雨婷;礁滩储层高精度孔隙度反演[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杨丽;未固结砂岩孔隙度低频趋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王鑫;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有利储集相及孔隙度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71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7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