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管在轴向荷载作用下Q460C高强钢T型圆管节点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高强钢圆管节点 + 热点应力集中系数 ; 参考:《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对8个支管承受轴向荷载的Q460C高强钢T型圆管相贯节点分别进行热点应力试验和疲劳试验研究,将热点应力试验结果与现有热点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公式进行对比验证分析,通过疲劳性能试验观察疲劳裂纹的发展过程和疲劳破坏模式,并对比分析了CIDECT和DNV疲劳设计规范中圆管节点疲劳S-N曲线对于高强钢管节点的适用性。研究表明,疲劳裂缝首先出现在67.5°到90°附近应力集中较大的区域(鞍点附近),然后迅速沿着相贯线向冠点处发展,并在裂缝末端产生沿主管轴向的横向裂缝。通过试验结果与已有规范的对比分析表明,CIDECT建议的S-N曲线应用于支管承受轴向荷载的Q460C高强钢圆管节点的疲劳寿命预估在某些情况下是偏于不安全的,而DNV规范的计算值过于保守,因此同样也不适合于Q460C高强钢圆管节点的疲劳性能分析。
[Abstract]:The hot spot stress test and fatigue test of eight Q460C high strength steel T-shaped circular tubular joints subjected to axial load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hot spot stress test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hot spots. The fatigue crack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fatigue failure mode were observed through fatigue performance tests. The applicability of fatigue S-N curves of circular pipe joints in CIDECT and DNV fatigue design codes for high-strength steel pipe joint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tigue crack first appears in the area with large stress concentration (near the saddle point) near 67.5 掳to 90 掳, and then develops rapidly along the intersection line to the crown point, and produces transverse cracks along the supervisor axis at the end of the crack. By comparing the test results with the existing codes, it is shown that the S-N curve suggested by CIDECT is applied to predict the fatigue life of Q460C high strength steel pipe joints subjected to axial load in some cases.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DNV code are too conservative, so it is also not suitable for fatigue analysis of Q460C high strength steel pipe joint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535)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2jjA30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CDJRC11200002)
【分类号】:TU3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祖炎,赵金城,童乐为;钢结构焊接方管节点疲劳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程睿;陈阳;崔佳;黄宗明;姚纪;;支管在轴向荷载作用下Q460C高强钢T型圆管节点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2 雷宏刚;付强;刘晓娟;;中国钢结构疲劳研究领域的30年进展[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剑;悬辊法预制公路圆管的质量控制[J];广西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2 聂金良;吴加生;张六丰;胡祥龙;;空调Φ7半圆管优化替换探讨[J];电器;2013年S1期
3 黄玉珊;薄壁圆管大d摱葀哼±韸值腣貥g[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58年01期
4 马连城;;求通风圆管表面积的简易计算法[J];建筑工人;1985年01期
5 金梦石;黄玉盈;;弯矩与外压共同作用下圆管的非线性弹性稳定性[J];海洋工程;1985年03期
6 张树霖;;有限长圆管的弹性压缩损失[J];工程力学;1986年03期
7 戚长政;;组合载荷下弹塑性圆管的不稳定界限解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8 张清远;;钢筋混凝土大直径长圆管预制工艺[J];海岸工程;1988年04期
9 杨平;;薄壁圆管的整形[J];机械工人.冷加工;1988年09期
10 倪明星;圆管变方管成型模[J];模具工业;198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大红;李永池;魏志刚;李赛男;;钛合金圆管的动态损伤与断裂[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2 李英华;王悟;胡时胜;;金属圆管动态破坏实验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汤铁钢;胡海波;李庆忠;王德生;孙学林;张振涛;;内爆加载下金属圆管的热塑剪切失稳与断裂[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4 吕文婷;王建国;;带孔薄壁圆管多轴加载下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韩启富;;圆管灯具开发设计趋势探讨[A];海峡两岸第五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1998年
6 胡浩军;狄先均;李家泰;李强;王元汉;;隧道逃生管道设计中的圆管冲击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旭红;杨嘉陵;苏先樾;;圆管撞击的刚塑性动力响应及失效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韩长生;刘光祚;王德生;董玉斌;胡海波;胡八一;;爆炸载荷下不同材料金属圆管的膨胀运动及断裂[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9 孙可文;李金良;梁兆正;于岩;;垂直圆管带式提升机的基本理论问题[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刘传华;薛红萍;胡功笠;顾红军;;多层圆管抗冲击机理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圆管圆周烫金机[N];中国包装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万玲;圆管管翅式换热器肋侧二次流强度及其强化传热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2 潘家保;润滑脂热流变特性及管路减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周海丽;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横向冲击变形和细观结构破坏机理[D];东华大学;2017年
4 武鲜艳;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轴向冲击压缩破坏细观结构和温度效应[D];东华大学;2017年
5 朱进容;水平圆管自然对流换热的剪切干涉测温数值和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金印;圆管湍流及入口挡环对圆管湍流影响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丁敏;微细圆管内火焰传播过程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李雅侠;螺旋半圆管夹套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郭应强;圆管狭窄下游定常流湍流场力学特性的定量检测和数值模拟[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冷学礼;振动圆管外强化传热机理及污垢生长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妍清;聚合物圆管气辅挤出数值模拟与口模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2 俞鑫炉;爆炸加载下柱壳剪切断裂的机理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3 王特捷;铝合金薄壁柱壳的动态膨胀与剪切断裂[D];宁波大学;2014年
4 代金梅;激光干涉法在自然对流圆管测温和换热中的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周明月;微圆管内氢气和烷烃预混催化燃烧特性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李露露;基于图像处理的圆管计数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赵彦霞;细长圆管内低气压直流放电中等离子体特性的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晶晶;煤灰颗粒对圆管磨损及传热耦合的直接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3年
9 贺良鸿;韧性金属圆管自由翻转卷曲半径[D];清华大学;2010年
10 王辉尧;低速颗粒绕流圆管磨损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16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01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