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粒土强度和变形的级配影响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级配 + 粗粒土 ; 参考:《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S1期
【摘要】: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的无黏性和含黏粒粗粒土的共8组大型三轴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级配对粗粒土强度、变形、剪胀特性和颗粒破碎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颗粒含量的大小、是否含泥是粗粒土力学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无黏性粗粒土的颗粒破碎率随围压大小、级配的变化;研究了剪切峰值随围压、细颗粒含量的变化规律,讨论了不同围压、不同级配特征情况下粗粒土的剪胀特性。根据含黏粒粗颗粒土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含泥量对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并从机理上分析了细粒含量对无黏性和含黏粒粗粒土的力学特性影响的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土石坝工程良好的坝体填筑料级配、严格控制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有利于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减小坝体沉降。
[Abstract]:Eight groups of large triaxial drainage shear tests were carried out for non-viscosity and clay coarse grained soils with different content of fine particles. The effects of gradation on strength, deformation, shear dilatancy and particle breakage of coarse grained soils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fine particles and mu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rse grained soil, the change of particle breakage rate with confining pressure and gradation of non-clay coarse grained soil is analyzed, and the shear peak value with confining pressure is studied. The shear-expan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rse grained soil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and different 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lay containing coarse granular soil, the influence of clay content on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was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fluence of fine particle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on-viscosity and clay containing coarse grained soil was analyzed from the mechanism.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strict control of the particle content less than 0.075 mm is beneficial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dam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settlement of the dam for the good gradation of the fill material in the earth-rock dam.
【作者单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水利部土石坝破坏机理与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大型劣化三轴试验的高土石坝长期变形研究(51679149)
【分类号】:TU4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彦文;田树玉;;大粒径粗粒土极限密度的模型规律及其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2 朱宏祥;赵小兵;;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1期
3 刘尧;卢廷浩;;粗粒土大型单剪颗粒破碎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徐明;宋二祥;;粗粒土的一种应变硬化模型[J];岩土力学;2010年09期
5 王强;李冬青;;胶结粗粒土强度变形特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10期
6 胡万雨;覃燕林;刘恩龙;郑洪春;林江;;高应力下粗粒土颗粒破碎单向压缩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3年07期
7 杜俊;侯克鹏;梁维;彭国诚;;粗粒土压实特性及颗粒破碎分形特征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S1期
8 刘一鸣;杨春和;霍永胜;刘录;徐玉龙;杜超;;考虑转动阻抗的粗粒土离散元模拟[J];岩土力学;2013年S1期
9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10 贾宇峰;迟世春;杨峻;林皋;;粗粒土的破碎耗能计算及影响因素[J];岩土力学;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海忠;黄茂松;;粗粒土的本构模型及其展望[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史彦文;田树玉;;大粒径粗粒土极限密度的模型规律及其应用[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周中;傅鹤林;刘宝琛;;粗粒土渗透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杜俊;侯克鹏;梁维;彭国诚;;粗粒土压实特性及颗粒破碎分形特征试验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5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7 程展林;丁红顺;吴良平;;粗粒土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刘一鸣;杨春和;霍永胜;刘录;徐玉龙;杜超;;考虑转动阻抗的粗粒土离散元模拟[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9 黄文雄;;亚塑性理论框架中粗粒土的本构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晓斌;张家生;刘宝琛;唐孟雄;;应力状态对粗粒土流变性质影响试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革续;粗粒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贾宇峰;考虑颗粒破碎的粗粒土本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波;粗粒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丙申;粗粒土在剪切过程中的颗粒破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向静静;粗粒土硬化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应力路径相关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吴凯;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基粗粒土宏细观力学特性的离散元模拟[D];湘潭大学;2015年
5 Romanov Vladimir;循环列车荷载下道砟碎石—粗粒土永久变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汪居刚;考虑缩尺效应的粗粒土湿化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7 朱崇辉;粗粒土的渗透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吴良平;粗粒土组构试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7年
9 宋良良;粗粒土筋土界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李兆明;考虑颗粒破碎的粗粒土本构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6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03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