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约束收缩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
本文选题:高性能混凝土 + 双掺矿物掺合料 ; 参考:《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对粉煤灰和矿渣粉双掺总量占胶凝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0%,40%和50%及掺合比例分别为1∶2,2∶3和1∶1的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平板收缩试验和快速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RCM法)试验,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有约束和无约束收缩开裂性能及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约束的混凝土平板均未发生开裂,有约束的混凝土平板基本开裂,双掺矿物掺合料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当粉煤灰和矿渣粉的掺合比例为1∶1时,其抗裂性能最好,且随着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越好;矿物掺合料双掺总量和掺合比例一定时,各配比约束收缩混凝土的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均高于无约束收缩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即约束收缩增大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收缩应变越大,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性能越差;当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比例为1∶1时,约束收缩对混凝土内氯离子扩散的影响最小。
[Abstract]:The plate shrinkage test and rapid chloride ion expans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fly ash and slag powder in the mass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 of 30% and 50% and the ratio of 1: 2: 2: 3 and 1:1 respectively were carried out. Dispersion coefficient determination (RCM) test, The behavior of confined and unconfined shrinkage cracking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nd its influence on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confined concrete slab has no cracking, and the confined concrete slab is basically cracked. The anti-cracking performance of the concrete is improved obviously by the double mineral admixture, when the mixing ratio of fly ash and slag powder is 1:1, Its crack resistance is the best,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concrete, the crack resistance of concrete is better. The equivalent chloride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oncrete confined by every ratio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nconfined shrinkage concrete, that is, the confined shrinkage increases the chloride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oncrete, and the shrinkage strain increases. When the ratio of fly ash and slag powder is 1:1, the effect of confined shrinkage on chloride diffusion in concrete is the least.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项目(2015CB057703)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建华;蔡基伟;周明凯;;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3期
2 高柯;孟云芳;;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建材科技;2010年03期
3 徐伟莲;孙新林;;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J];科技传播;2011年04期
4 湛阳;;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J];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何聪;汪鹏飞;;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J];农家科技;2011年04期
6 冯国平;;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解析及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1年07期
7 徐军平;宋平根;;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工程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5期
8 刘庆淳;;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应用[J];建材世界;2011年06期
9 王永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总结[J];民营科技;2012年03期
10 徐智文;;浅谈高性能混凝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松伟;张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2 马新伟;朱卫中;钮长仁;;高性能混凝土在部分约束条件下开裂的可能性预测[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连新;;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高性能混凝土及技术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陶文娟;马玉柱;;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5 王成启;张悦然;;海工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书惠;肖文;;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杰;任晓丹;杨卫忠;;高性能混凝土双轴受压试验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雷元新;周绍缨;冼伟华;李奇逊;;高强度与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方法的探讨[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荔;;普通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晁鹏飞;郑建岚;罗素蓉;;高性能混凝土热学性能有限元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江志学 王佶 卢哲安;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与展望[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晓钟;江西赣州瑞康公司开始生产高性能混凝土[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建材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武春丽;两部委联推高性能混凝土[N];中国建设报;2014年
5 河北路桥技术开发公司 刘晓;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N];河北经济日报;2014年
6 晓刚;高性能混凝土和外墙外保温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N];中国建材报;2013年
7 协文;高性能混凝土(HPC)在我国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13年
8 张潇雅 平遥县房地产管理局;发展绿色混凝土之我见[N];晋中日报;2011年
9 覃维祖;我国制约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因素[N];中国建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耿碧瑶;利用福建尤溪铅锌尾矿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王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火灾烧损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冲;特超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周立霞;西北戈壁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佳;利用密云尾矿废石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燕;缺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对结构可靠度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素梅;双掺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与收缩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亚民;纳米ZnO抗菌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3 邓穗;高温后典型高性能混凝土的再碱化修复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4 李松涛;寒冷地区海洋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合理配合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5 马鑫;高性能混凝土的渗透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6 李倩;C80高性能混凝土微结构高温损伤演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7 张蕊;非洲干旱地区天然火山灰高性能混凝土内养护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8 杜帆;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热变形试验及热应力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9 赵世壮;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和强度评定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蒋胜晖;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42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04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