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生态安全的湖北省秭归县城镇适度规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2 04:04

  本文选题:生态安全 + 中心城区 ; 参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1期


【摘要】:国家层面社会经济与城镇化的转型发展及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推进为三峡库区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确定了方向。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从资源消耗和土地安全视角分别对县域和中心城区的适度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5年秭归县域适度人口规模为31.03万人,用地规模244.64km~2,预留用地132.26 km~2,而秭归中心城区适度人口规模为21.01万人,用地规模18.91 km~2,预留空间约9.01万人、11.82 km~2,表明秭归县域人口已超出生态限制,且多处于农村,应控制生态资源消耗,加强构建县城—重点镇—基础镇的城镇体系,逐步引导农村人口向秭归城镇体系各节点合理转移。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he strategic advance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set the direction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aking Zigui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appropriate population and land use scale of county and central urban area were measu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land security by using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2015, the appropriate population scale of Zigui County is 310300 people, the land scale is 244.64kmm2, the reserved land is 132.26 kmm2, and the moderate population scale of Zigui central urban area is 210100 people. The scale of land use is 18.91 km2, and the reserved space is about 90100 people, indicating that the population of Zigui County has exceeded the ecological limit, and most of them are located in rural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consump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n system from county to key town to basic town. Gradually guide the rural population to Zigui urban system node rational transfer.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三峡大学鄂西山地城镇建设与发展三峡大学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JA760029) 三峡大学科研培优基金项目(2016PY017)
【分类号】:TU9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生态安全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山西水利;2006年01期

2 安宏发;刘联民;;公路建设对内蒙古地区生态安全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5期

3 张勇;王李鸿;;山地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方法[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年04期

4 陈柳钦;关注和维护我国生态安全[J];节能与环保;2002年09期

5 柳婧;;试论国际生态安全[J];能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6 姚昕;夏日元;唐建生;陈宏峰;邱士利;;湖南洛塔屋檐洞水库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及综合评判[J];地下水;2006年06期

7 徐岩;;论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王乃举;周涛发;;基于可变模糊集铜陵市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9 何焰;由文辉;吴健;;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现状与建设管理[J];上海建设科技;2006年02期

10 陈维;王荣强;徐生强;;我国纺织品生态安全标准化工作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连仲;;生态安全是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大前提[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全永波;吴玮;;海岛生态安全体系构建初探[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3 苏智先;;西部开发中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管理[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钟章成;;物种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兼论物种对生态安全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苏智先;;西部开发中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管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陈学敏;;我国农村生态安全思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7 刘华;安晓勇;;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及其立法探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8 何大明;;全球化与跨境水资源冲突和生态安全[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孙永萍;温远光;;城市化与生态安全[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曹伟;;生态安全战略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良敏 刘晓梅;生态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安华轩 彭靖里;补上“生态安全”这一课[N];云南日报;2001年

3 王丰年;国家安全的新视角:生态安全[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刘忠奎邋记者 初霞;中日联手研究环境生态安全[N];哈尔滨日报;2008年

5 黄爱宝 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生态安全:政府公共责任底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开明;构建海洋生态安全体系[N];福建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谢方;“美丽中国”是对全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记者 黎晓艳;周先旺:生命安全与生态安全要并重并抓[N];黄石日报;2013年

9 记者 刘子阳;保护生态安全 维护林区稳定[N];法制日报;2014年

10 郑长忠;法治是政治生态安全的基石[N];贵阳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永仕;生态安全的现代性解构及其重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奥布力·塔力普;环塔里木经济W人为干扰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张磊;洪泽湖生态安全评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徐颖;资源衰退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周亚东;基于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海南岛森林生态安全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6 张艳丽;民勤县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戴科伟;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耕;基于隐患因素的生态安全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熊鹰;湖南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刘莉;水文生态安全法律保障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春雪;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乡生态安全综合评估[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茂祥;基于生态安全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刘蕤;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龙门石窟景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宁雅楠;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张晗;银川盆地土地变化与景观生态安全动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余超;庐山风景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估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晓;基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疏勒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琪;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9 周昌尧;水源保护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安全演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陈娇艳;基于生态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51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051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